第四十七章:童八金 (2/3)
/>“和同益沈家有过结,是吧?怪不得肯帮你们”。
他急着去找那个叫石头的同伴,一摆手:“别人家的事儿我们从来不掺和,顺便奉劝一句,这里不是久留之地,受刺激的次数越多,圣女花的作用越小”。
也就是说,变来变去不好玩,很容易弄巧成拙。
真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
我正在暗自庆幸,吴大个却不知搭错了哪根筋,推开胡小铃,直不楞登的,非要问他农场为什么要抓吴家人。
如同兴师问罪。
胡小铃急的直跺脚,这时候较什么劲呢?。
白老五皱着眉头:“……抓你们吴家人,啥时候的事儿?”。
“五哥,他说的是二丫头吧?”。
一个白衣人在旁边提醒:“我记得那丫头好象姓吴”。
白老五死活想不起来,只好反问:“你跟她啥关系?”。
“她是我女儿”。
吴大个的脸隐在黑暗中:“还有那个姓许的兔崽子,如果不是受到强迫,难道他们是自愿留下的?”。
我和胡小铃不禁对望了一眼,这里面有故事,弄不好是一个私奔版的梁山伯和祝英台。
四年来,白老五在外面奔波不定,很少待在农场,有些事并不清楚,最后被逼急了,一瞪眼,说你真要有胆量,干吗不当面问她?。
“敢不敢跟我回去?”。
“好”。
吴大个竟然答应了,拜托我转告老二、老三,让这哥俩儿千万别冲动,也不用等他,以后该怎么办,去找吴家老爷子商量。
然后吹了声口哨,跟着白老五,头也不回的走了。
豹纹鸟从远处飞来,在他头顶盘旋着,一起消失在黑夜里。
为了女儿,何惧龙潭虎穴?。
小雅看着他们走远,突然“哎呀”一声:“师父,没有智语鸟,咱们怎么找灵猴?”。
胡小铃闷着头往前走。
小雅还想说什么,被我阻止:“别惹她,没看出来啊?这是又生气了”。
“为,为啥?”。
再一次惨遭抛弃呗。
吴大个离开的时候,甚至没和她说一句话,只是冲仨人点了下头。
“我干吗生气?都走了才好呢,省得操心”。
头发在胡小铃的背后甩来甩去:“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
潘山勇半天没吭声,张嘴就往枪口上撞,说老雁山真的有狼,而且进了林子,能见度瞬间为零,我们能利用的光源又十分有限,除了手机以外,只有一个在车里找到的旧电筒。
“最好等天亮了再出发”。
这是他个人的建议。
胡小铃本来还有些犹豫,一听这话,脸都绿了,冲我们发狠:“上山,找不到小白,谁都不许睡觉”。
时间是半夜两点,看来这一夜不太好过。
“老雁山的尽头在哪儿?”。
我和潘山勇心惊胆战的跟在后面。
“听人说,山那边是原始大森林,无边无际,经常有人失踪”。
十几年来,光派出所登记在案的,就有不少人。
还不包括野驴友和独行客。
“经过同益古镇吗?”。
“算经过吧,它在古镇前分出去两小支,象是大雁的两只脚,其中一支就是玉砚雪山,所以又叫右蹼山”。
他对山形地貌的熟知,超乎我的想像。
“都是董哥告诉我的”。
“董哥?”。
董育禾,四年前,山体滑坡时,他在考古队里负责后勤保障。
是潘山勇的直接领导。
“他们家的事情有点说不清,道不明”。
“你也知道?”。
潘山勇来了兴致:“他从小跟着爹妈在外地打工,复员后,直接进了林业局,没回过老家,祖宗的事儿当然不清楚”。
要较起真来,他的祖上是董喜的亲兄弟,和我一样,干的是勤行,后来用攒了半辈子的积蓄,开了个大饭庄:董义兴。
“别看董喜半生为奴,却是个忠义之人,其实他原本不姓董,姓童,叫八金,只不过死后,被人以董义仆的身份写进了杂文传记,他兄弟也想跟着沾沾光,见哥哥的身后事连个摔盆的都没有,把儿子过继给了他,跪在灵前认了亡亲”。
原来这支董姓,是平空造出来的。
而且拜死人为父,就是鬼子,所以也被称之为鬼子传家。
童八金的一生极具传奇性,他不愿和父亲一样,便毅然投军,因为有勇有谋,很快晋升为统领百人的小头目。
“不过在一次战斗中,他贪功冒进,被人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