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三十二章 三次打搅 (1/6)

      岭南夏末,蝉鸣聒噪。

    黄举天将黄花蒿铺在青石案上。

    穿堂风挟着咸腥海气,吹得他官袍下摆猎猎作响。

    身后,两名“药童”——年迈的李老仆与临时拉来的年轻仵作——正手持木杵,捣着石臼中的蒿叶。

    看着汁液顺着石纹流淌,最终在罐里积成小汪,李老仆不禁暗叹:

    ‘这法子……真能成吗?’

    昨日下午。

    黄举天为重症患者诊断后,决定熬制新药,彻底治愈疟疾。

    此言一出,消息如台风般传遍全县。

    连那些在陈家赌坊闲逛的浪荡汉,也顾不得看博戏,急忙赶回隔壁老家临高县、琼山县,奔走相告:

    “澄迈黄县丞自称能治疟疾!”

    李老仆见黄举天信心满满,想起他学过西域医术,初以为西域或许真有治疗疟疾的惊世药方。

    可当黄举天回到县衙,将药方递给他时,李老仆的心顿时凉了半截。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李老仆不忍打击这年轻人的热情,迟疑道:

    “这方子……岂非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所载?”

    黄举天微微一愣,随即点头笑道:

    “倒是忘了,李叔曾随先生走南闯北。为照料先生,早已深谙杏林。”

    深谙肯定谈不上,李老仆也就读过李景让家传的医书。

    他记得,《肘后备急方》中,治疗疟疾的药方有三十多种;

    使用常山来治疗的多达十四种,提到青蒿的仅上述一例。

    在对疟疾的治疗中,青蒿疗法既不占主流,也没听说其疗效有胜过其他疗法高明之处。

    黄举天听了李老仆的疑惑,却并不感到诧异。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药方本身,而在于制药的方式。”

    说着,他伸出手指,轻轻点在了“渍”字位置。

    “渍”的本意,是短时间浸泡。

    时间的把控相对容易,温度却是个难题。

    在古代,由于缺乏化学知识,医者们大多习惯用煎煮的方式,来处理草药。

    然而,青蒿素在高温下极易分解失效。

    若医者用了煎煮法,致使药效尽失,药方被误认为“时灵时不灵”,其可信度也就大打折扣。

    此外,“青蒿”在古代泛称菊科蒿属的多种植物。

    但真正含有青蒿素的,只有黄花蒿。

    如果误用了其他“青蒿”,自然也就无法发挥药效。

    再加上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驯化储君后我辞官了 消失20年,我归来即最强天师 宗室子(科举) 人类之光安布雷拉 人在死神,开局无限剑制 咦!犯罪系统还能这么用? 被全恶人读心后,摆烂炮灰赢麻了 失业后,被宝藏女孩捡回家 第一废太子 快穿:配角摆烂,师父崩人设了?
相关推荐:
驯化储君后我辞官了 宗室子(科举) 咦!犯罪系统还能这么用? 被全恶人读心后,摆烂炮灰赢麻了 第一废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