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短暂的和平,陆远的桃花运 (2/7)
了能吞下赣州,他带着一批心腹部下,前来极东军拜师学艺。
谭三法在湘北州,德高望重,门生弟子极多,
他极力推崇的,是英吉沙和伊豆的立宪体制,
认为,君王是君王,民生是民生,良好的民生,才能让社稷和谐稳定,
所以,从骨子里来说,谭三法是典型的和平改良派。
至于,嘉湖交界的,徐麟和秋鉴湖,
属于书生意气的理想主义者,
早年,在伊豆留学时,亲历其维新变革,
他们一面羡慕伊豆逐渐强盛,一面更痛恨朝廷的腐败昏庸,
“祖国沉沦感不尽,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游壁上鸣。”
一首《鹧鸪天》,道尽秋鉴湖,不让须眉的万千感慨!
留学归来的两人,为了推翻蒂法朝廷,革新富强,
一面联络志同道合的亲友积蓄力量,一面等待时机发动革命,
当陆远揭竿而起,迅速打垮郡守,并取得极东反击战的胜利,
两人欢欣鼓舞的响应起义,迅速占据嘉湖交界地带六个邦县,
相对来说,他们的实力,在革命强者行列中,显得比较弱小。
还有一点,江南州的嘉绍两郡,都是极东的囊中之物,
但,基于革命大局,陆远默认嘉兴三邦暂时归两人代理,
此次,陆远正在谋划一项交易,
用湖州剩下的四个县,换取对方让出嘉兴三个邦城。
综上所述,这些所谓的“革命派”,
来到极东的目的,虽有相同之处,但在具体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陆远对此心知肚明,抛出一道门槛,
“凡是按照极东体制施行的,就是真正的盟友,守望相助。”
另外,本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原则,
他对暂时不能站在一条战线的革命派,提供象征性的支持,
包括一定量的金钱、粮食等物资援助,
甚至可以派出军事教官或者民政顾问,协助对方循序渐进。
当然,允许极东商人,到他们的辖区自由通商是前提条件,
对此,革命派的反应,大致分为两种,
吴子玉和谭三法,都是很有主见的地方大佬,
他们断不肯受制于极东,被称为“自主派”,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