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272章 二圣大赞,袁易储君? (2/4)

成熟政治家的思考,也契合帝王心术,暗合帝王心态。

    总而言之,袁易的两番奏对,皆沉稳周全,析理透彻,既恪守经义根本,又不拘泥于章句,更能引申发挥,切中肯綮。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今年才十七岁。年纪轻轻,奏对之时又毫无轻浮骄矜之气,态度始终恭谨谦逊,尤其是最后那番“浅见”、“妄议”、“班门弄斧”的自谦之词,说得诚恳真切。

    这般表现,落在景宁帝这等识人无数的一代雄主眼中,岂是寻常?

    这已非仅仅是一个聪慧好学皇孙的才识展现,其沉稳的气度、辩证的思维、仁德的底色、担当的魄力,隐隐然竟已透出……储君之资!

    “储君之资……”

    景宁帝于心中默默咀嚼着这四个字。

    遴选社稷继承人,学识固然要紧,然心性、格局、智慧乃至仁德,更为重中之重。

    今日袁易于这临时考较中所展露的一切,竟与此标准若合符节。

    景宁帝仿佛看到了一株已然茁壮、枝干挺拔、根基深厚的嘉木,假以时日,能亭亭如盖,荫庇苍生!

    想到此处,景宁帝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难得的激赏与喜悦,手中的青玉茶盅竟微微一颤,盏中清碧的茶汤连同舒卷的茶叶随之轻轻荡漾起来。

    他心内不由暗叹:“此子……真乃天纵奇材!就朕目下所观,其才其德其识,竟已堪当大任……”

    然而,这念头方才升起,另一重冰冷的现实便如寒潮般骤然袭来,将喜悦悄然浸没。

    景宁帝的目光黯淡了几分,心中喟叹:“可惜,可惜啊!此子终究是流落民间多年,新近方才归宗。皇子自民间寻回,已是旷古奇闻,史册罕有。若再立其为储君,承继大统……其间牵扯之千丝万缕,关乎国本,关乎礼法,关乎朝局安稳……届时不知要掀起何等滔天波澜!只怕……只怕非国家之福,反酿成大乱……”

    这重重顾虑,如无形枷锁,束缚着这位太上皇的心神,令那刚刚燃起的激赏之火,不得不压抑下去。

    无独有偶,此刻正坐于明黄亮轿乘舆之中,前往凝春堂途中的泰顺帝,亦在默默回味着方才清溪书屋内的对答。袁易那沉稳睿智的声音,剖析《易》理时闪烁的智慧光芒,同样在他心中激荡起波澜。

    他亦清晰地看到了这个儿子身上所蕴含的非凡潜质,那绝非寻常年轻皇子可比。一个念头同样不可抑制地在他脑中浮现:此子,实乃储君之选!

    然而,几乎是同时,“民间归宗”的隐忧亦如影随形,浮上心头。

    泰顺帝不由自主地侧首,目光望向正恭谨随行于侧的袁易,见其步履沉稳,仪态端方,眉宇间自有一般朗朗清气。

    如此英才,却因身世之故,恐难膺承大统……

    思及此,泰顺帝不禁于心底发出一声无声的叹息,惋惜之情,溢于胸臆。

    然则,泰顺帝终究是当今圣上,正值鼎盛之年,执掌乾坤,惋惜之情旋即便被一股铁腕帝王的决断力所取代!

    他目光微凝,心中暗忖:“易儿未必一定不能当储君!祖宗家法虽重,然朕乃一国之君,乾纲独断。若将来朕认定此子确为最贤,执意要立他,这煌煌天威之下,这芸芸朝臣之中,又有何人真能阻拦朕之决意?”

    此念一生,泰顺帝心中顿觉豁然开朗,因袁易身世之忧而生的阴霾仿佛也被驱散了些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大饥荒:从进山打猎开始逐鹿天下! 越界 守寡后,我靠美食随机摆摊暴富啦 宠妃 娇软丫鬟上位后,禁欲王爷宠入骨 斗雄 从边军小卒砍到封疆并肩王 总华探长死了,我是港警一哥! 侯门主母穿成年代文恶毒婆婆后 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
相关推荐:
大饥荒:从进山打猎开始逐鹿天下! 守寡后,我靠美食随机摆摊暴富啦 宠妃 娇软丫鬟上位后,禁欲王爷宠入骨 从边军小卒砍到封疆并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