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赵府做客,教谕探心性 (4/6)
换源:
sp; “学生往日…在张家时,
曾偶然整理过一些蒙尘的旧书箱,
内中有几本残破的前人笔记札记,
似是些不得志的师爷或河道小吏所著,
记录了些零散的治水心得与异想天开之念,
当时觉得有趣,便记了下来。”
(完美甩锅给无从考证的“残破杂书”)
“其二,”
他继续道,语气真诚。
“便是源于观察与胡思乱想。
学生见沭水年年治理,
却岁岁泛滥,便常思考根源何在。
见百姓垦荒导致水土流失,
便想是否可种树固土;
见官府治水头痛医头,
便想是否该如将军排兵布阵般统筹全局…
这些胡思乱想,不成体系,让教谕见笑了。”
他将超越时代的理念,
归结于“杂书”的启发和个人的“观察思考”,
既解释了来源,
又显得自己好学深思,而非妖孽。
赵明远听得目光炯炯,抚掌称善:
“好!好一个‘观察与胡思乱想’!
读书人便该如此,
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
能于细微处见真知,
于平凡处发奇想,
这才是真正的治学精神!”
他越看苏惟瑾越是喜爱,
此子不仅天赋异禀,
更难得的是心态端正,
踏实肯思,绝非那些只会死读书或者夸夸其谈之辈可比。
“只是,”
赵明远话锋一转,
带着师长般的关切与提醒。
“院试不同于府试,
主考多为翰林清流,
更重经典根基与文章法度。
你这些‘奇思妙想’,
需得以扎实学问为根基,
以规范文法来表达,
方能为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