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734章 低人权的优势 (2/6)

脯、水产、蔗糖、橡胶等基础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和低端加工行业。

    码头上,搬完了从南暨岛来的粮食,从苏梅岛(苏门答剌岛)驶来,装载了极品苏梅燕窝和苏梅丁香油的商船也到了。

    如今苏梅岛的燕窝,是在宋城燕窝产量衰减后,大虞最大的燕窝出产地,且基本都是金丝燕产的高品质燕窝,色泽洁白,质地细腻,非常值钱。

    而药用价值极为广泛的丁香油则更是苏梅岛的拳头产品,在神洲赤县极为受欢迎,最高品质者往往一小瓶就要五块银元。

    “一包米八十斤,两包才给五(铜)角钱,这价钱就是黑奴也不会干吧,涨,必须涨到一铜元老子才干!”

    码头上,已经忙活了一个早上的码头工人大声吼叫着,一个个坐在码头阶梯上,根本不去搬货。

    而船上的船东已经急的不行了,燕窝和丁香油价值太高,需要大量的粮食搭配,才能顺利通关。

    而产粮的南暨岛不在他的航线上,泰平那边也不顺路,因为这船是蒸汽船,是走直线直接到嘉定城(胡志明市)的。

    所以从苏梅岛来的船,往往选择在水路交通枢纽新港这里买一些各地来的便宜粮食,反正这里离南暨岛很近,粮食贸易量非常大。

    “他妈的,两包米给五角还不满足,要是皇帝开了口子让买些黑奴,你以为老子乐意用你们这些奸猾的力工!”

    船东嘴里低声怒骂不已,此时人早已开眼看世界了,因此也知道欧洲人正在用黑奴,资本家和地主们,也很羡慕。

    嗯,其实他们最想要的不是黑奴,而是印度来的黑阿三。

    这些人虽然手脚不干净喜欢小偷小摸,但干活也是一把好手,吃苦耐劳又相当顺服。

    只可惜,皇帝控制下的南洋共和议会,四次否决了一些议员提出的引进印度劳工的建议。

    事情,总是需要解决的,不一会,船东跟工人谈判无果,就只能找路子请来了码头上海山公司的罗二爷。

    海山公司说是公司,但实际上是个黑社会团伙。

    这一片码头上的灰色产业,都是海山公司在控制,拜在海山公司开堂大爷门下的码头工人就有两千多。

    而海山公司背后的靠山洪门屏山堂,则是会安魏家和罗家的掌握的。

    当年会安明乡人梭哈皇帝,魏家的魏日坤可是皇帝起事时的义兄。

    虽然后人不争气,魏家在朝堂上面没多少高官,但是遵义伯魏日坤五年前去世后,可是追封惠国公,三个女儿都嫁给了皇族的。

    罗家就更不用说了,罗醒目罗阿爷对皇帝起家有汗马功劳,神位入功臣祠和忠烈祠,一门一侯一伯,绝不是一般勋贵能比。

    当然,绝大部分人不会知道,屏山堂其实是锦衣卫北镇抚司外围组织,这位罗二爷,其实是锦衣校尉。

    “二爷,两包米五个铜角,这价格可不少了,咱这一袋米,辛辛苦苦运到杭州,利润有没有十个铜角子还未知呢。”

    船东看到罗二爷,就开始大吐口水,而且说的竟然还是实话。

    此时因为南洋产米多,又必须要搭配米才能入港和获得部分税收减免,因此也导致江南米价相当低,八十斤的大米仅仅值十五铜元左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睡完不认后,被阴湿继承人强宠了 分手后,我进了省纪委 我的1995小农庄 村姑嫡女谋天下 穿越笑傲,一统江湖 夫人撩而不自知,首富每天求抱抱 雾色归京 手握app,我帮皇帝打江山 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 永恒之钥
相关推荐:
村姑嫡女谋天下 雾色归京 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 永恒之钥 出道即无敌,我在都市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