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翻天覆地十二年 (2/4)
说道:“这广南能有现在这副模样,都是邓陈常的功劳啊!”
于是,阿森就把邓陈常八年广南巡抚和两南总督任上干的事,给大致说了一遍。
王贞仪被吓得杏眼圆睁,脸色惨白,好半晌才回过神来。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这可是十几万人,其中至少有五六万属于诗礼传家的地方大族,真是能下得了手。
难怪邓制台贪污上百万银元,草菅人命几十条,陛下仍然还保了他一条性命,原来他广南来俊臣的称号,是这么来的。”
阿森看王贞仪有点被吓到了,也就没有继续说了,要知道邓陈常在广南干的事情,可不止他说的这点。
要把三四十万粤西人安排到北河平原最富庶的土地上,要在十年时间把口音给拉回来,哪是单纯杀人就能办到的。
而且,北河要真有十几万这种硬骨头,当年皇帝那几万兵,怎么可能轻易进北河。
实际上,邓陈常在北河的后期,完全就是故意逼迫不依附他的广南大族,迫使对方走上绝路只能闹事。
然后以此为借口,或杀或流放的铲除他们,再把他们的好田土,分给粤西来的皇帝乡党。
而且,投靠满清的后黎朝末代大王黎维祧等人在广西右江被俘后,也是邓陈常带人把他们在高平秘密处决的。
这些加起来,才是邓陈常不会倒台的根本原因。
这样的人,皇帝都不保他,哪还有人敢尽心尽力给皇帝干事。
而这个道理,十三岁的阿森懂,四十一岁的广南巡抚,同时还是邓陈常大舅子的陈韶昶,也懂。
这位出身海阳陈氏,是昔年安南陈朝的苗裔,那位击败蒙古人的兴道王陈国峻子孙。
皇帝让他挂着吏部尚书的加衔就任广南巡抚之后,陈韶昶就把自己的祖籍,改为了福建漳州。
因为据说海阳陈氏的老祖宗,就是从福建漳州跑到安南的。
他在广南四年,虽然没有搞邓陈常那样的钓鱼执法甚至干脆就是诬陷,但其他政策,也是延续甚至加码了的。
以至于在现在的广南,不会说官话,至少是不会说雷琼片的闽南话和粤语白话,你都没法到衙门来告状。
因为衙门里的人,全部不会说广南土话,至少是装作不会说广南土话。
那么他们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自然也就不会为你伸冤,没法替你解决问题了。
“殿下,广南人力充足,今年产煤量,比去年涨了快两倍,上上下下所有人都靠着煤铁产业发了大财,日子好过的很呐。”
车驾到了之后,广南巡抚陈韶昶就赶紧过去报喜表功,而这,正是他不让衙门中人说广南土话的最重要原因。
煤与铁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生活在北河平原上的皇帝粤西乡党和跟皇帝深度绑定的京汉高门之人,自然不会变成这些劳动力。
那么哪来的那么多人,去干至少七生三死,平均活不过四十岁的挖煤工作呢?
自然就是人数最多的广南土人咯。
现在广南的大量煤矿主,基本都是组织自己的小股武装去抓,逮住了就带上镣铐往煤矿里面扔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