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金身已成,只待飞升 (2/4)
/> 小仓藩位于九州岛西北的丰前国,此时的西南诸藩,都以忠臣(带路党)自居,颇有点挟中华自重,高其他地区大名一等的意思。
特别小仓藩离着毛利氏的长州藩不远,可是眼看着毛利家如何全家死光光的,因此格外的忠心。
“尊王攘夷,尊王攘夷!”小笠原忠总先喊了起来,其他人也自然不能落后,天守阁内于是爆发出了一阵阵的欢呼。
随后,又有人开始欢呼大皇帝板载,太上皇帝板载,场面很像是三太阳接见臣民一般。
“听说尔主德川氏家康有东照大权现的所谓神格,想来此出处应该是徐福之子嗣之天照大神故事。
虽然我儒家,不讲怪力乱神,但这背后隐含的传承,还是要讲的。
朕东渡之前,大皇帝已经有所交代,特赐尔德川氏恢复祖先之姓氏,以后就德川家就都改回徐姓吧。”
说着,莫天赐看向了天守阁内的各藩藩主,“姓氏分开,以垫字区分传承,此乃上古之习惯。
今已是第二次战国时代,距离夏商周三代已经过去两千多三千年,值此大争之世,再用上古习俗,实为不妥。
所以日出之地的诸藩臣也一样,都复祖先之姓氏,日后家族传承,当效法中土,编纂族谱,以字辈区分宗房,不可再用垫字使父子如同兄弟了。”
“哈衣!臣等遵命,这就回去编纂族谱,确定字辈。”倭国的大名们赶紧应承了下来。
而给日本人改姓氏,则是最重要的一步。
就如同莫天赐说的一样,姓氏分开,垫字确定父子孙直系传承,乃是上古遗存,中华早就不用了。
而在中华周边,受影响最深的朝鲜,已经基本完全成这一步改变。
唯有安南和日本,一直还在用垫字,日本则还多了一个姓是姓,氏是氏的远古传统。
所以把他们这些远古习俗结束,使如中华同一,是最重要的,至于其他的语言、文字等等,相反还是次要的。
因为文字基本没有问题,不管是汉喃字、谚文还是平假名、片假名,本质上都是一种拼音文字。
哪怕片假名也一样,它虽然不是用来拼读汉字,但本质上也是一种训读。
这种东西,档次就太低了,上层很少用到。
而且朝日安三种文字中,也只有朝鲜的谚文基本完成了独立成为一种文字的全部功能,其余汉喃字和假名都还没有进化完成,很好扳回来。
至于语言嘛,汉人自己的粤语、闽南话、客家话和官话的差距都还大到互相几乎完全听不懂的地步呢,正好一起解决。
赐德川氏姓徐之后,莫天赐宣布第二道诏令,以德川氏奉献版籍有功,封德川家治为江国公,改征夷大将军为东暨大将军。
暨最初的意思,有太阳初升于天际之意,后来又引申为极致、限制、直到某处的意思。
东暨则意为最东边日出之处,与爪哇岛的南暨,互相呼应。
同时,又准东暨大将军监管关东地区军政要务,预备向更东之美洲进军。
“大将军,江国公家治,尔既得大皇帝陛下恩赏擢拔,当赴京叩谢天恩,具体政务,由家臣老中田沼意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