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圣人与真圣王 (2/5)
名的地位如何处置。
萨摩藩虽然已经投靠,但也只是暂时等同侯爵的待遇,未来必然不可能这样。
特别是原本被萨摩藩控制的琉球,因为主动改为亲藩,爵位已经升到了亲王级别。
目前萨摩人被吓住了不会说什么,日后他们立功,也肯定会以此为标准提出自己的意见,很可能不会甘心居于琉球之下太多,这是非常正常的。
而现在倭国知行一万石以上的大名,有他妈两百多个。
以此推之,真要照琉球王国这个例子来,那不得封出去二三十个亲王,七八十个公侯伯和一百多个子爵、男爵。
若是这样,中华的贵族爵位,是不是就太不值钱了!
而且也不能这么封,目前帝国内,爵位最高的是基本不在国内的鲁王莫子溶。
在国内的,就是莫子布两个哥哥的蔡国公和琼国公,以及首辅李献文的夏国公,陆军上将陈联刚刚获封的越国公。
连次辅建极殿大学士林通这样的皇帝功勋和心腹,也不过是恩平伯而已,要是把倭人爵位封那么高,那这朝廷到底是倭人的,还是华人的。
而要是不这么封,把他们都按照南洋封臣来划分,那就更不行了。
南洋的封臣,独立自主性是非常大的,毕竟是披荆斩棘去开拓,投入大,条件艰苦。
但倭国可不是,那是现成的,要是给他们南洋封臣的待遇,基本不怎么过问藩内的事,比德川幕府管的还松,那莫子布何必打这一场征服之战呢?
于是仪式办完之后,莫子布就将林述斋召见了过来。
此人少年老成,十五岁看上去绝对超过二十五,大大的额头朝前突出,看上去有种古画中高僧甚至佛陀的感觉。
他穿着粗麻衣服,说话沉稳,如果不是少了几分白衣傲王侯的顶级学者气质,确实很有儒门领袖的感觉。
而且别看林述斋只有十五岁,就觉得他还是个小年轻,实际上他的长女已经快一岁了,庶长子也马上会出生。
十五岁的年纪,已经是一个完全的成人了,不然也不会被选为秘密使团的一员。
而在莫子布不知道的历史上,林述斋被称为林氏中兴之主,他复兴了被古学派沉重打击的水户藩学,完善了一部分朱舜水没有能自圆其说,或者说将朱舜水带来的儒学,进行了真正倭国本土化。
他教育出了佐藤一斋这样的日本儒家圣人,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使日本在文化和思想上真正脱离了荒僻海岛式的自娱自乐。
甚至在历史上,如果没有林述斋教出来的,以佐藤一斋为首的弟子们从各方面影响幕府,甚至迫使德川幕府大政奉还,尊天皇为真圣王开始攘夷。
没有他们用尊王攘夷思想,弥合倭国东西两方有识之士的分歧,协调双方的利益。
甚至劝说幕府以及亲藩们,主动放弃了相当大一部分权力给西南诸藩,又成功将天皇迎入了江户(东京)。
萨摩藩和长州藩的倒幕运动,还真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就算取得成功,那至少也还是以十几二十年战争为长度。
以把日本打个稀巴烂,被英法甚至俄美扶持一大堆代言人的半殖民地为代价,来取得一个凄惨的转型改革。
这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