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继续北伐 (3/4)
位封赏。”
一众文臣听完,立刻拱手施礼,纷纷表示一定再接再厉,心里对于莫子布废黜衍圣公的小小抗拒,立刻就小了很多。
各个都在心里想着,原来皇帝不是对儒家不满,而是对停步不前,只在故纸堆里找古人之言不满意呀。
。。。。
农历三月二十二,东南信风起,虽然还很微弱,但只要来了,就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迅速开始强大。
于是莫子布立刻开始调集军队北上,先在陆上把满清的军队吸引住,掩护海军直捣黄龙。
三月二十四,莫子布留客家大臣伊朝栋为河南巡抚,陆军准将宋浚为河南提督,自己则亲率四万五千大军从陈桥镇渡过黄河,开始北伐。
此时,从河南向河北进军是非常方便的,因为此时从黄河以北到天津,还存在着一条可供几十上百吨内河大船行驶的河流-卫河。
此河发源于山西的太行山东南侧,到了隋朝开凿属于大运河的永济渠以后,就成了华北平原最重要的河流,没有之一。
卫河自太行山发源,流经后世的新乡、安阳,在河北邯郸的馆陶与漳河合并,再过山东临清与大运河汇合,最后通过天津的海河入海。
历史上卫河最终断航,乃是因为共和国历史上最失败的水利工程,共产主义渠导致。
当时大量黄河水被引入了北岸的新乡、安阳等地,巨量泥沙根本清理不掉,逐渐堵塞卫河,到了1960年以后就无法承担通航的作用了,
但此时卫河还好好的,有了卫河的贯通效果,从黄河北岸打到北京附近简直不要太轻松。
当然,大清监国,乾隆第六子永瑢也是知道卫河之重要的。
于是他在少数几个仅剩的旗人大将建议下,永瑢以镶白旗人,镶红旗蒙古都统,兵部尚书,曾经跟随傅恒入缅作战的伊勒图为主帅。
正白旗人,西安将军复兴。直隶出旗又入旗的汉军正白旗人,正定总兵董国为副将。率八旗兵三万南下。
同时,永瑢又以十方飞升天帝的名义,号召直隶的神兵也南下,去击败邪魔外道建立的大虞朝。
此时,这些神叨叨的家伙与永瑢的利益完全绑定,还是挺上心的。
接到永瑢的命令,各大小教首在三个月内就组织了十余万人浩浩荡荡的南下。
而且你还别说,由于他们在河北拥有不错的群众基础,粮食征调,军队纪律上竟然还说的过去。
虽然肯定不能和兴唐军相比,但比起永瑢手下这下只有三四千老兵,大部分是新兵的所谓八旗兵,还真差不到哪去。
四月初,莫子布亲率兴唐军一路摧枯拉朽攻占黄河北岸的新乡县、卫辉府城汲县,彰德府内黄县等地,四月初五到达漳河与卫河交汇的馆陶县。
驻守馆陶县的清军不敢交战继续后退。
四月初七,兴唐军先锋五千人抵近临清,清军没法再退了,因为临清州是大运河与卫河汇聚的地方。
要是失掉了临清州,兴唐军就可以通过大运河,直接把江南的物资运到临清州,光用钱砸,也能把清军砸趴下。
而此时清军占据着临清州,那么就可以用遍布临清州的白莲教徒封锁大运河,袭击漕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