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483章 论无耻的下限 (3/4)

nbsp; 当年在满清仅仅有北京城的情况下,孔胤植就肉麻的写上普天称庆,承天御极,这份无耻,也是没谁了。

    “畜生啊!辱我太甚,左右,拿下他们,拿下他们!”孔宪培终于破防了,嗷嗷叫着让孔府护卫出手了。

    一切终于向着莫子布预想的方向奔去,收拾孔家的借口,终于有了。

    。。。。

    而就在莫子布派出的锦衣卫,颇有大汉使者风范般完成任务的时候,莫子布还在开封府处理一些在外人看来并不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高产粮食的推广。

    因为传说中仿佛一出现就能解决温饱问题的玉米、红薯、土豆三件套早就传到中国一百多年了,但实际上种植面积非常小。

    其中红薯大约要在二十年后,也就是1800年上下,才开始成为穷人的主要副食和渡过饥荒的主要备选。

    玉米差不多到了共和国时期,才逐渐成为主要的粗粮之一。

    而在此时,种植面积不超过百分之五,民间除了稻麦以外,主要的粗粮还是高粱等。

    土豆同样推广的也很慢,1710年左右才有相对成规模的种植,大规模铺开之时,清朝都要灭亡了。

    而之所以当西方早就开始种植这三样,特别是土豆成了欧洲人口大爆炸最关键推动者的时候,满清还没多少人种植,就是缺少了来自官方的推动。

    而没有官方的推动,民间老百姓是很难主动去种植这种新作物的。

    因为在此时落后的生产力下,贸然换一种作物的风险不是像后世那样大不了亏钱,而是会面临全家饿死的局面。

    这不像是后世米饭吃腻了换口味吃玉米这么简单,这时候种新的作物,就是拿全家的命在赌。

    这就导致很少人敢赌,赌赢了的,也不会往外传播,偷偷地发财,张扬的不要嘛。

    而且,此时这三种农作物对亩产的提升,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玉米大约能提升三成的产量,红薯是产量高,但完全不顶饱。

    土豆兼具二者优点,但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种,且毒性还很大,一个处理不好就能把人吃中毒。

    所以纵观种植历史,真正要吃饱饭,靠玉米、红薯、土豆很难,真正靠得住的,还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化肥。

    不过呢,就算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好处也很明显,哪怕只提高三成,也能养活不少人。

    在目前这个河南人去陕西,闯关东都不现实的阶段,引进新作物,提高亩产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朕依稀记得,玉米种植要用人畜粪制作营养包,土豆是切块之后播种,红薯藤也可以用来栽种。”

    莫子布召集了一大批分管农业的户部官员和应天、承天两府太学的农学院学生,在研讨种植方法。

    因为此时不但种植面积没铺开,长江以北连会种的都没几个。

    急的我莫皇帝为了回忆后世的种植技术,差点把脑子都给烧了。

    而他凭借着记忆说的这一点点的技术,竟然还算是此时比较先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八十岁老太勇闯娇宠虐文 穿越成黄毛的我决心远离女主 久爱必合 绿山雀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全民三角洲,就我是阿萨拉? 夫人全能又疯批,病娇三爷跪地宠 献妻求荣?我转身夺君心登凤位 这位明星过分热情! 玛丽苏来到现实世界后
相关推荐:
八十岁老太勇闯娇宠虐文 全民三角洲,就我是阿萨拉? 夫人全能又疯批,病娇三爷跪地宠 献妻求荣?我转身夺君心登凤位 玛丽苏来到现实世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