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开万世之太平 (2/5)
sp; “是的!”莫子布点了点头,“只有广大的百姓依靠人数优势,才有消化各种产品的能力。”
“可是.。”闵鹗元有些迟疑的说道:“陛下您是知道的,老百姓实在是没什么钱的。”
而一旁,一直笃信老派儒家思想的阴承方大喜,“陛下是要平均地权把富豪的土地分给百姓了吗?这是千秋万代的大好事啊!”
“算,也不算。”莫子布缓缓说道:“说算,是因为朕有这个打算,说不算,是因为哪怕就是把地平分下去,也没什么用处。
譬如湖南,均分之后,富庶的洞庭湖周围或许人均能有两亩四分地,其他地区,人均估计连一亩半都很难有,产量也会更低。
且就以最富庶的洞庭湖周围计算,五口之家十二亩地,亩产白米二百八十斤左右。
全年就是三千三百六十斤粮食,抛去留种、收割季节请人之外,最多还能剩两千八百斤白米。
五人来分,一人一年五百六十斤白米,平均一天一斤五两三钱,就算老弱妇孺吃的少一点,那也不够让两个壮年男丁吃饱。
当然,可以选择不吃白米,基本只吃粗粮,再加上渔获、采摘以及农闲时期种点红薯、黄豆等作物,那么,也就是全家吃饱而已。
而这个水平,已经是湖南一省最好的地方,湘南、湘西做梦也不会有这个水平。
所以,平均地权根本做不到让百姓吃饱,遑论有余钱消费。”
这真是一个扎心的现实,平日里装作看不见,百姓也还是在生存,但真当用数字呈现出来的时候,说触目惊心都委婉了,应该叫做血淋淋。
可以想见,哪怕在有盛世称呼的乾隆朝,能全年吃饱饭的百姓,最多也就一二成,大量的百姓都还是在温饱线以下至饿死的边缘,苦苦挣扎。
而要说中国官员,对比国外那些黑心贵族、高阶神职人员,道德素质在几千年儒家的教导和规范下,真要算良心相对多一些的。
也还确实有些心系百姓的官员,至少在不直接波及自身利益,只是有损官员整体利益的时候,还愿意做出一些让步。
房间里大多数人都沉默不语了,新任池州知府,乾隆三十四年(1769)乙丑科状元,苏州元和县人(吴县)陈初哲,就吸了口气对莫子布说道:
“民生多艰,此前我辈官员迷惑于逆清所宣传之乾隆盛世,对此几乎视而不见。
如今新朝甫立,又是我汉家大义之朝,若是还有此等百姓挣扎于饿死边缘之情况,我等官员之罪也,谈何为生民立命啊!”
“说得好!”不管陈初哲心里怎么想的,他能这么说,那就是好的,对于官员,你也只能论迹不论心。
莫子布表扬了陈初哲几句之后,继续说道:“所以按鸾台侍从文官司测算,要让一个湖南百姓过得好,乃至有余钱消费。
那么长沙、岳阳等府,至少需要人均六亩地,其余地方至少需要十亩地。”
所有官员听完,都在等着看莫子布怎么办,也有些猜到了莫子布的策略。
“这就是朕不会招降陈辉祖、陈严祖兄弟的原因,湖广的士绅借着支持满清湖广填四川的当口,在两省大肆兼并土地,控制佃户人身自由,一个个如同土皇帝一般。
现在他们还希望抱团起来,获得比在满清时期更大的好处,这是在做梦,朕绝不会容许他们继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