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很好说话的光中皇帝 (2/4)
肯定有很多损害其他士绅利益的地方。
别的人来当鸾台左枢机,肯定会因为各方牵绊不会真的下手解决问题,也只有他梁国治这种行将就木还有污点的老头,为了子孙后代的富贵,才愿意使劲。
梁国治想了想,还想继续说点什么,内侍来报,钱大昕、钱大昭两兄弟求见。
钱氏兄弟进来拜见后,钱大昕犹豫了一下,还是对莫子布说道:“陛下,臣请暂缓关于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讨论。”
注意,这不是实行,而是讨论都要暂缓。
莫子布当然知道原因,这官绅一体纳粮当差,其实满清依靠屠刀,已经把前半段,也就是一体纳粮给完成了。
现在的满清,丁口银被摊到了田亩中,无论官绅早就要纳粮了,无非是在上中下田的认定中做点手脚,隐瞒一些实际田亩数而已。
现在剩下的,就只有一体当差没实现。
但这玩意可不好碰,与后世人完全对徭役没印象不同,此时的政府工程可不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反而极为可怕,每年个人需要缴纳的免役银,也不在少数。
当年雍正让田文镜在河南试行了一段时间,闹出了天大的风波,连雍正的都扛不住。
究其原因,它又跟满清的官员回避制度有关。
中国历朝历代,都在执行官员回避制度,也就是官员不能在本地为官。
而到了清朝,出于压制汉人势力的目的,官员不但不能在本地为官,距离本籍五百里之内,哪怕跨省了也不行。
而且这个籍贯,不单是指目前的住址,连祖籍都要算。
这确实是极大削减了地方上互相勾结的情况,但弊端却更大。
但这种制度会让外地官员到任后,情况不知,风俗不同,语言不通,根本无法开展工作。
且两三年甚至一两年就要一换,当官的连自己的前途都未知,那他就会把当官当成一场敛财的机会。
治理?我治理个勾八,拿到属于我的那一份钱,拍拍屁股走人就是。
因此有清一代,地方官的治理能力,堪称空前绝后的差,大多数地方官,能修个桥就要算极大的政绩了。
而同时,这又导致了官员家庭在本地如果没有强大宗族保护的话,甚至会沦为地方上的大肥羊。
反正你家出个当官的,不到被革职或者退休,基本不会回来,我怕你个毛。
是以实行一体当差后,对于本地的胥吏来说,朝老百姓要数额巨大的免役银,哪有朝官员家庭要来的方便。
前者没什么油水,逼得卖儿卖女又影响太大,后者看起来光鲜,但只要不是本地顶尖豪强,根本没多少抵抗能力,完全属于大肥羊。
这就是这政策完全推行不下去的原因,官员们哪怕被刀架在脖子上,也绝不肯答应,谁一旦要弄这些,必然是全天下反对。
钱大昕也是这么为莫子布分析的,说的那是情真意切,他确实是怕莫子布因为起自南洋,不知道这一体当差的凶猛。
莫子布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如此,这完全就是鞑子欺压我汉人的又一罪证!”
罪证?钱大昕眨了眨有些干涩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