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未打仗,先整风 (2/5)
/>
这是缅甸独特的基层架构导致的。
这个国家的建立时间并不长,或者说,在没有十九世纪英国人的捏合下,缅甸就跟印度一样,不会成为一个国家。
唯一缅甸比印度好一点的地方,也不过是它历史上有过几次统一时期。
但这种统一,往往只持续了极短的时候,有时候甚至只有十几年。
这种长时期分裂、极短时间统一的情况,导致在缅甸,分裂才是常态和主流。
短暂的统一别说带来文化上的融合了,就连度量衡和文字、语言都未能统一。
而受制于这种不断的分裂和冲突,任何缅甸王朝对于基层的控制,都是非常薄弱的。
哪怕就是贡榜王朝,白象王能直接控制的,就是各个大城市和直属于王的农奴村。
封臣能管理的,一般也是挂着村的名头,但实际上是镇,甚至是县的地方。
而最广大的乡村,也包括某些镇、县,实际上是交给了寺庙在管理。
在贡榜王朝的乡下,由于地广人稀和丛林、沼泽密布,这种几十百来人的乡村,政府根本无法实施有效管理。
于是他们经常去礼佛的寺庙,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宗教、经济和政治中心。
同时,经过几百上千年的发展,这些矗立于乡间寺庙又往往通过兼并、投献和开垦掌握了大片良田。
他们不但拥有属于自己的僧兵,甚至拥有官员属性的僧侣,在战时可以为王朝提供兵源、粮草物资以及借贷服务。
他们,才是缅甸基层治理的基石。
而经过上千年的积累,寺庙往往非常富裕,大量的金银被用来装饰在佛像等一些神像上面,如此显眼,都省的费心去翻找了。
这些,为莫子布这样的外来者抢劫,提供极大的便利。
往往到了乡下,你不用那么麻烦的到处去找,直接往那些最金碧辉煌的建筑去就是。
那里一定是寺庙,寺庙里面一定积攒了这方圆几十里的绝大部分财富,财富还肯定就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更夸张的是,由于贡榜王朝的强大,它崛起的几十年内,缅甸内陆除了莫子布两年前来捣乱了一次外,没受到任何威胁。
这导致贡榜王朝腹地的寺庙防范意识极差,白象王的年年征战,又抽调走了大量的僧兵,削弱了他们的抵抗能力。
好家伙,当莫子布真的进入这些地方开始劫掠的时候,那一个个金碧辉煌矗立在显眼高处的寺庙,简直就是一个个不设防的小金库。
从仰光到卑谬,莫子布三百公里的路上全在抢劫,一抢一个准,一抢金币爆一地。
原本莫子布还能把战利品都收集起来集中储藏,到了最后民夫们也运不动了。
士兵们只能把最贵重的金银财宝都放到自己身上,连最下面的民夫,身上往往都能摸出几枚银币什么的了。
“我说王爷,这么下去可不行啊!”
李与隆盘着辫子就跑了过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傅恒侄子明德派来的戈什哈。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