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51 章 来到了天津卫 (1/5)

      “来到了天津卫,我嘛也没学会,学会了开……”

    余令开不下去了,苏怀瑾继续往下开。

    他喜欢这个调子,就听着余令哼了一遍,他就学了过去。

    现在他的嘴里动不动蹦出一句他开着马车压死了二百多。

    余令望着繁荣的天津卫,望着操着各地口音的商船,望着那一船船的货物,余令总算明白为什么来天津卫做生意了。

    这里大名是叫做天津卫,小名“天子渡口”。

    这个城市可厉害了,人家天津卫还会过生日。

    人家的生日是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因为永乐帝靖难从北平出发,经过的第一个城市便是这里。

    这个地方也是永乐帝朱棣亲自赐名。

    后来,随着户部分司、卫学、整饬天津兵备道等机构的设立这里人就多了起来。

    再加上这里是运河的重要交汇点,漕运极其发达。

    大运河上北运漕粮的官船必走此地,每日都有排队等候进京卸粮交差。

    “来福,看到那个船了没有,这些运粮的漕丁们就会把南方货品藏于槽船夹层,然后就偷偷地发卖,借此逃税。”

    见余令面露惊讶,苏怀瑾得意的继续道:

    “漕丁这行当多半是世袭,俸禄很少。

    而且这群人长年奔波在运河上,家里少了个劳力,如果不夹带,一年到头家里就存不下几个!”

    “所以,洋广杂货、江浙丝绸、云贵川广地道药材,便由着这些漕船来到京城。

    他们手里的东西不光彩,要快速出手,价格很低,运回去就有的赚,这也是我们来此的目的!”

    余令懂了。

    没有苏怀瑾“百科全书”余令还真的没去往这方面想。

    望着侧耳倾听的余令,苏怀瑾得意极了。

    他头一次觉得,老爹给自己讲的知识这么有用。

    在苏怀瑾这个不地道的导游讲解下,余令对天津卫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也明白了天津卫对京城的重要性。

    这里地势低洼,挖地半丈就能见水。

    但这个水不能吃,因为是盐碱水,所以这里百姓吃的全是南边的“御河水”。

    御河也就是南运河,现在叫“漕河”。

    因为这个缘故这里的农业一点都不发达。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虽然粮食收成不好,但这里却盛产“长芦盐”。

    百姓不种地,就会成为盐场的灶户,每灶一年生产一千八百斤“白盐”。

    但这是贡盐,不是给平民老百姓吃的。

    除了贡盐,灶户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充一块返一万,白丝校花疯狂倒追! 这个主角明明很强却异常谨慎 剑气近 宴予笙笙 大佬别宅斗了,你的尸体要散了 裴总别害怕,我只图财不图你的人 归墟胎 我乃捉鬼大师 我是死对头摄政王白月光 异度旅社
相关推荐:
大佬别宅斗了,你的尸体要散了 裴总别害怕,我只图财不图你的人 我乃捉鬼大师 我是死对头摄政王白月光 我在西游做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