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96章、陛下圣明,商人高见(求首订) (2/3)

国用,那岂能配得上陛下这等开明圣君之宏图大志?”

    朱常洛没什么表示,继续听他说。

    能把家业做大,除了过去积累的资源,能力自然也不能差。

    这些商人也不见得就比在朝文臣们更有见识,无非现在身份稍异、更敢说话罢了。

    他还没说跟漕河有关的事。

    王珣低头看着地毯,继续说道:“草民等人是这样想的,于是便大胆谋划。思来想去,都与漕河有关。幸赖陛下圣君亲理财计,草民等才敢想这些,陛下容草民详禀。”

    “好。敢想漕河,朕又高看了你们一眼。赐座,慢慢说。”

    王珣激动不已,知道赌对了,立刻磕头谢恩。

    忐忑地坐下来之后,他才理了理思绪,斟酌着说道:“草民先从边饷说起。陛下,如今九边饷银比之嘉靖初年,涨逾五倍。其中固因募兵大增,草民等人多在边镇往来,窃以为开中法之废才是主因。”

    朱常洛并没开口打断,要给人充分阐述的机会。

    不过他说出五倍这个数字,颇为准确。弘治、正统年间,边饷只有四十万两左右;嘉靖初年,也只有六十万两左右。

    渐渐涨到现在的三百多万两,其中除了募兵比例越来越高,还有一条经济线索。

    那便是弘治年间开中法转为折色法。

    “若依开中法,商人解运粮草至边镇报中,得了仓钞;换了盐引,再到盐场守支;支了实盐,才可市易。过去,盐政是与边镇军务有关的。边镇既能多有粮食运抵,便可多给俸粮、少给饷银;如今则大为不同。草民等既因山海关之事蒙陛下召见,便举辽东为例。”

    “弘治年间,辽东还是本色折色兼收;正德初年,便完全改了折色。”王珣咬了咬牙,还是下定决心说出实情,“弘治年间,辽东一石粮大约是三到五钱银子;到正德年间,就要至少一两银子才买得到;如今,则要二两多银子了。嘉靖三十七年、三十八年辽境大水,米价更是涨到了七八两银子一石!”

    “陛下明鉴:如今诸镇之中,只有延绥改回本色开中,其余诸镇或本折兼有,或尽是折色。边镇军民既众,粮食运抵益少;粮价渐高,边卒饷银既时常欠给、再经盘剥、更难买足口粮,这才时有哗变。而边防之重,朝廷则不得不渐渐加响。草民等窃以为,只怕再有十年二十年,边饷还要倍之。”

    朱常洛听完不由得点了点头,经常往北边跑的晋商,在这个问题上看得确实非常准。

    明末边防形势恶化之后,确实边饷很快飙升到了千万两左右的级别。

    王珣看到皇帝点头,得到了鼓励,继续大着胆子说道:“而如今边镇既已大多折色,这盐引也就成了关键。国初时,只允商民行商报中。陛下曾提到内商,草民便说说占窝霸引。”

    “这源头还在成祖时,允了大小官员军民人等皆中,不拘次支给。如此一来,勋戚、内臣、文武臣等,无论是倚势占窝,先包了些边镇仓场所需额粮额草;还是直接向圣上奏讨,所得盐引往往巨万。草民等普通盐商,则有不许过三钱引之限。折色之后,占窝霸引愈演愈烈,这才渐渐有了内商之说。”

    “内商既成气候,财计又愈发艰难,再加上可折色纳银得盐引,于是又有内商择期大买盐引。财计尤为艰难时,大发盐引,诸盐场却不见得能尽支。草民等边商还只是将所得仓钞或盐引大部分都卖与内商了事,那些专做市易的水商,往往要一等数年才能支得实盐。甚至,盐场还内外勾结,有盐不予官盐,反倒卖作私盐中饱私囊,却算做已支官盐。种种乱象,不一而足。”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 末日:我打造无限列车 不是恶毒师姐?我死了你们哭什么 异能机甲 从斗罗开始猎杀主角 凝视深渊之深海迷踪 这个明星正得发邪 快穿之初恋扮演守则 末世重生:我靠先知横扫一切 东京:高傲大小姐成了我的女仆
相关推荐: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 快穿之初恋扮演守则 东京:高傲大小姐成了我的女仆 重明仙宗 恐怖诸天:我直接拜酆都黑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