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447章、灭国级工程 (1/5)

      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及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灾。

    这是《农政全书》里备荒篇的内容。

    在此刻的泰昌十七年底,徐光启已是南都大员,他还没有那么多丰富的农业经验,在二十二年之后刻板付印出《农政全书》来。

    但朱常洛早就设了博研院,执政院下更是设了农业部,农政方面又岂会疏忽?

    天气变冷,会导致地表水蒸发量降低,气候变得更加干燥,所以旱灾会增多。旱灾多时,又更容易引发蝗虫集中孵化,形成蝗灾。

    《左传》里,惜字如金的古籍就记载了鲁国蝗灾十六次。

    汉末,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

    有唐一朝,载于史册的大蝗灾多达四十二次。贞观二年,李世民在长安举行法事“禳蝗”,祷曰:人以谷为命,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但当食我,无害百姓。

    然后他来了一把“吃蝗虫”。

    但李隆基时,开元初期朝堂反倒对于如何应对蝗灾有争议。宰相卢怀慎说,“杀虫太多,有伤和气”。白居易还写诗说“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竞天灾”。

    一时间,民间都只建八蜡庙和虫王庙祭祀蝗神,民众甚至“或于田旁焚香膜拜设祭而不敢杀。”

    这种情况把姚崇气得不行,直言“庸儒执文,不识通变!”。力请之下,李隆基才下令灭蝗,“由是连岁蝗灾,不至大饥”,“蝗因此亦渐止息”。

    宋孝宗时,更颁布了一部《捕蝗法》,出资鼓励民众灭蝗。

    蒙元时呢?一百零三年里蝗灾六十六年,尤其是至正十九年,从南到北数十个州县皆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扑蝗以为食,或曝干而积之,又罄则人相食。

    朱常洛看着杨涟和黄尊素主持研究的成果,旁边则是刘若愚奉命整理出来的这两年专门报灾统计。

    “卿等应对有方,这三年没有因旱蝗酿出乱子。”朱常洛看着叶向高他们,凝重地指了指刘若愚整理出来的东西,“不过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有些地方已经连续三年有蝗灾了,备灾还得再重视一些。”

    气候变化对此时技术条件下的农耕影响实在太大,而且都是迭加的效果。

    气温降低,首先就是水稻减产;尽管早就在清整兴修水利,但旱灾时灌溉更难,自然进一步加重旱情;再有蝗灾,减少了产量的作物又会被大规模啃噬;再加上河流封冻,转运难以及时,赈灾难度更大。

    就算一直很重视这件事的朱常洛也认为:可能还没到真正明末那种严酷的大灾连连阶段。再加上自己多少有些安排,地方虽报了灾,但只报到了执政院。朱常洛放了权,又建立了备灾救灾体系。应对既然有方,没有搞出惨状,平常便不会当做多大的事。

    所以朱常洛见泰昌十五年后,泰昌十七年又都提前入冬,就专门过问了一下。

    这才发现其实已经有些地方从泰昌十五年就出现了蝗灾,连续三年了,今年蝗灾仍旧爆发。

    今年入冬又早,明年恐怕仍会再起蝗灾。

    对于预防蝗灾和蝗灾处置,如今已经有颇多办法。深耕、烧荒、水灌,蝗虫的生存空间会被压缩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侧妃进门我让位,死遁了你疯什么 快穿之炮灰的穿越之旅 书籍1410048 末世直播救母,前夫哥追悔莫及 教授,上缴工资卡吧 伽蓝旧梦 烬夏 cos真人我成了忍界魅魔 战锤:恐虐是我的神选 初唐鸡飞狗跳日常(基建)
相关推荐:
快穿,可怜崽崽被爸爸宠上天 侧妃进门我让位,死遁了你疯什么 快穿之炮灰的穿越之旅 教授,上缴工资卡吧 伽蓝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