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上国锋芒 (4/5)
; 他们被运回朝鲜,也可以看做是“战利品”。
替换过来的,是匠人、文武官员、士卒。
江户那边会怎么做,田乐只关注着,但并不在意。
他们误判有误判的好。
心里认为谈判称臣是最坏结局,那么又怎么能够同仇敌忾?何况这个过程里还有他们与地方大名的矛盾。
而大明则确实需要时间,需要更强大的东洋舰队筹建完备。
幕府心里盘算的,大概是依靠这狭长的地势争取足够的时间。正常的劳师远征,若遇到这样纵深的地势,自然是越来越难。
到时候既能让大明愿意谈,而幕府可能也并不用丢掉太多尊严。玩点文字花样,但得到的则是牢牢掌握住的西部地方。
前线?棋盘罢了。
但田乐心里盘算的,是雷霆万钧。
看来还是要等沈有容和东洋舰队。
到时候舰队直插江户。大明,剿的是幕府,是东瀛实权之首。
其余西国地方大名,只看哪些人最后是聪明的。
……
从泰昌十六年底和泰昌十七年初开始,大明开始了双线作战,但这两场远征对大明财计的消耗却神奇地可控起来。
因为打得很有节奏,因为是早就积蓄颇丰的黔国公、潞王及诸多文武、土司及地方大族为自己将来的权位而战。
而与此同时,新的十年期国债开始发售。要的是现银,给的是利息和更多拓海团练洋行、北疆各部大明官办工厂的参股权。
新港宣尉司正在设立,整个南洋局面为之一新。
大明对外滇的态度已然明确,而南洋除了交趾、暹罗等寥寥数国,其他大多都还很原始。
对海商们已经颇为熟悉的瓜哇、吕宋等诸岛,其上已经有一些苏丹国、佛国,大明鼓励拓海团练洋行与那里的权贵合作、通婚,帮助他们治理得更规范一些。
但皇帝又给出了一个巨大的诱惑:南洋以南,尚有巨岛,其广不逊大明一京三都九边十八省。勇于开拓至彼处者,无不可允!
这事靠谱吗?
靠谱。三百年前生人江西南昌汪大渊留了《岛夷志略》一书,此人足迹之远,骇人听闻。
年仅二十岁时,他就随当时泉州的商船一直辗转到了地中海一带。
他在书中记载了一个叫麻那里的地方,皇帝说那就是南洋以南的巨岛。
管它是不是真的。汪大渊生活于疆域辽阔无比的蒙元时,得益于蒙元当时横跨大陆的疆域,他能到处晃。
所以就拿他的书作为凭据,再加上皇帝本人学究天人的普遍认识。
那么一个广袤不逊于大明的巨岛,还无不可允……
朱常洛不怕他们去那里搞什么。
去吧,反正迟早也被发现。那么远,与其将来被此刻被迫又要去寻找其他财源的西洋人找到,不如让他们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