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432章、旧烽烟,新雨露 (1/5)

      初夏时节,六月初六,天津港今日暂歇作业,以备御驾送行前任枢密使及诸多文武、士商。

    皇帝亲自在这里,当然主要是因为田乐要启程。

    码头上摆了案桌,海风吹拂着众人的袍服。

    “今科殿试,朕问策贡士,天下何以行大道、致大同。一问:今日之天下,与夫子所言之天下有何异同。二问:礼之初始于饮食,后圣有诸作,夫子谓之礼已大成,然今人自知天下人仓廪未实,则何以致礼大成?三问:大明礼仪之邦,讲信修睦,然漠北、西域、西洋、东洋,各有信仰,时时来扰频频为祸,若天下只中国崇礼则何以致大同?”

    卢象升听着皇帝恩师的话,这殿试策问,皇帝也让他答了卷。

    面前的田乐身后,有一些是新科进士,他们也答了卷。

    题目借了礼记礼运篇,但重点其实藏在那三问里。

    第一问引导着大家去思考更大概念的天下,包含了东洋南洋西洋的更大天下。

    第二问引导着大家进一步重视自然格物,也在重申着皇帝对于礼的理解、对夫子看法的“反驳”和延伸。首先夫子是说了,礼之初始诸饮食,吃饭生存就是最基本的礼。但那个时候,“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后来才“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夫子觉得这样“养生送死”、“事鬼神上帝”效果更好,上神和祖先的魂魄都欢娱,人神感通和合。礼之大成,故能“承天之祜”,承接上田恩赐的福祉。

    但皇帝已经在格物致知论里阐述了现实和认知不断演化的至理,夫子毕竟是古人,不能强求他有完美的见解。但吃饱存身是最基本的礼,这一点没错。后圣格物致知,学会了用火、筑造、烧制器皿、冶炼金属、纺织,人们最基本的礼才有了一定保障。但这足够了吗?天下人吃饱穿暖生存并不能悉数保证,怎么办?

    第三问则是说:即便大明君臣有心让大明达到先贤所言的大同状态,但外患怎么办?北虏寇边、倭寇侵扰、西洋犯境,这些事都还不远。他们不跟你讲什么礼不礼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只见皇帝举起了为他们送行的酒杯:“你们不少人都讲到了教化二字。有这志向和勇气,还要讲究方法。古之君子能文善舞,那便是因为教化的武器得和武器的教化一起来用!恩怨已逾千年,道理早已讲过不知多少遍。此去,是为永绝外患,最后也是为了真正的天下大同!达则兼济天下,于公于私,祝你们长风破浪、济此志于沧海!”

    “臣等谢陛下勉励礼送之恩!臣等恭聆圣训!”

    此刻不过最后一通祝福,话早已在紫禁城里说过,也在他们接受进贤院、理藩院及田乐等人的邀请时就听过。

    此刻讲的是公义,是他们此去对于大明的意义、对于理想志向的意义。于私而言,自然是未来的无穷机会。搏一搏嘛。

    送行礼毕,其他人开始登船,码头上只留下田乐为首的几个大人物。

    朱常洛所需要重点送行的,便只有田乐。

    他看着田乐的胡须在风中舞动,感慨地再端起一杯酒。

    十多年的相处,早已有了极深的感情。

    “爱卿与朕,可谓同志。”朱常洛凝视着他,“此去山高水长,你我恐怕此生没有再见之日了,盼能多收到你的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诡秘:最后一个牧羊人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末世海上求生,在灯塔建造度假村 一不小心苟到宠妃了 长生修仙:从脚踏实地修练开始 超市通异世,我在修真各界搞倒卖 创业系神豪:我要供养百万员工! 一人之下:我的内景通万界! 非分之想 开个当铺,怎么就惊动全世界
相关推荐:
盗墓:满级黎簇重回新手村 战神归来,我被美女包围了 首富大小姐是农村来的 人在诸天,摆烂成帝 薅龙气养崽后,我成帝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