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五策定南洋 (3/4)
sp; 眼下京城议论纷纷,会试考题或者早已定好,但焉知殿试时陛下不会以此为题?
此时此刻,紫禁城内的朱常洛仍旧沉浸在马六甲城重回掌控的高兴情绪当中。
“从伏波侯所呈详细战况来看,只要将士熟悉战法、战舰和兵备不松弛,短时间内西洋战舰定撼动不了镇洋级战舰!再有二三十年,大明有了蒸汽铁甲舰,那就更加稳如泰山!”
他的面前,田乐笑着点头,熊廷弼则说道:“旨意传告山东、河南、淮扬,举子无不叩谢天恩。去得及时,不然许多举子眼见赶不及,只怕就要待雪化后打道回府了。只不过……”
“说吧。”
熊廷弼看了看田乐:“老相爷等着选人筹谋东洋基业,臣这边也要选人去南洋充任新港宣尉司诸官。南都报来,肯下南洋为官者不多。商贾之家,平民百姓,下南洋是为逐利、谋生机。读书人嘛……”
特地推迟了一个月等举子们赶路,就是因为想在这一批新科进士中侧重多挑选一些人,鼓励他们将来去东瀛、去南洋。
而眼下新港宣尉司设立在即,挑不挑得到足够多的人是一回事,他们愿不愿意去很重要。
打胜仗只是重新掌控南洋和将来东瀛的开始。
“这个问题,朕早就想过。”朱常洛缓缓说道,“叶宰执没来,就是已经在着手做准备。”
两人一起静坐听着。
“希智是知道的。”朱常洛看着田乐,“像南洋这些地方,没有三五代人教化之功,仍旧只能羁縻。只不过,大明要用更密切一些的羁縻之策。一是军事,二是商贸,三是徙民归化。”
军事上当然简单,就是南洋舰队新港分舰队坐镇马六甲军港。商贸也简单,那就是新港宣尉司主持下,依托那里已经成熟的航路成为和欧洲贸易的前哨站和一个“钞关”——有的欧洲商队如果肯走更远赚更多,自可在建交得到许可之后到南都,但也会有不少商队出于各种考虑仅仅到达马六甲。
而徙民归化,那就不简单了。
“此战之后,南洋诸多藩邦小国应该是要再度齐赴南都了。他们这次再到大明,那就是正儿八经恳求大明划定南洋秩序了。借这个机会,有五策解决如今问题。”
皇极殿内详细说着这五个办法,有的与进贤院选拔委任新港宣尉司官员有关的,有的无关。
第一个办法,就是考虑到鼓励更多汉民迁徙到南洋和南洋那边进一步提升大明影响力的需要,因此将会给沿海诸省、尤其是已经参与到拓海团练的许多大族开放一个特权:开纳捐个特奏功名。但这个特奏功名,只能任大明实土之外的藩官。
“花了银子或会盘剥当地,涸泽而渔。因此要让他们的后世利益和当地捆绑起来,真正有心迁徙过去,谋个长远。做法便是让他们与南洋各藩国都商议好,开辟商港,再与当地权贵互相结亲。这是第二个法子,又与第三个法子相关。”
第三法,就是在将来的外藩推行大明认可的子爵、男爵。除外藩大小国主等所封的郡王级别、公侯伯级别爵位之外,那边的其他上层也可纳入理藩院所管理的外藩勋爵授予。这些外藩勋爵,大明自然不负责爵禄,但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组建商行与大明贸易,获得堪合牌照;二是如果愿意,可以到大明定居,直接获得民籍。
那又与第四个法子有关。
“教化之事,就要靠南都大学校了。”朱常洛笑着说道,“到了大明,仅仅是一介平民。纵然攒有一些家财,当然是不甘心的。为此,他们若想靠着这双重身份在将来有更多可能,就必须安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