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大官府,大大明 (2/4)
p;“江南向来是文教昌盛之地。这童生出身文字,江南蒙生考起来只怕是最容易。如今若先从南直隶及湖广、江西、浙江三省先开始试行,其余诸省该当如何?届时地方衙署大改,江南既有大量现成童生,是不是考虑到其余诸省吏员衙役识文断字者少,干脆用了大量江南童生先应一时之急?”
朱常洛这才叹了口气:“南京虽是得力的,却仍旧很为难啊。”
徐光启不说话了。
南京当然为难。整肃吏治,压力给到了江南地方大族,不满和怨言自然会反馈回来。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奏请,把难题又推到朝廷这边来。
是谁想出的点子并不重要,这只说明江南的地方大族还是想办法获得一些交换。
大明开国之初,因为北方长期在蒙元统治之下,江南的文教水平已经远远超过北方,因此大明早年才闹出了南北榜事件。
如今朱常洛想让官府吏员和衙役们也要有学力门槛,而不是任由地方大族及官员们塞人,那好啊,江南哪里会怕考试?
干脆就这个由头,抢占先机。以江南学子的应试能力,借势整出一个天下吏员衙差大半出自江南的局面,将来又是一股汹涌澎湃的力量。
“还有一点你没说。”朱常洛看着这题本,“这将来入衙公干的衙试由府州学政官来主持,那么与此前又有多大区别?”
徐光启不予置评。怎么考选,确实是进贤院的事。
“左右衙试只是先在内部考察优劣,其他事不急,让北京诸相先议一议。”朱常洛对徐光启说道,“你执掌文教部,你的意见,公文先递过去便是。”
说罢倒是心情很好,笑着站了起来。
这不就是入了套吗?只要走上了觉得应该有所门槛和考选制度才能到官府之中分执权力的路,那就不再只是纯粹内部分蛋糕。
江南面对难以抵挡的大势,想出来的法子也无非就是顺势而为抢占先机。
朱常洛当然熟悉各种各样的考编,只不过现在技术和条件有限,必定会有所调整。
但这条路代表的是一条极重要的出路,必须要尽量体现公平,给到所有人希望。
一步一步来,先要求最基本的识字,以后自然要逐步提升标准,尤其是要懂政治、懂行政规范、懂律法。
科举已经通行千年,不过它选拔的人才都是高端官员,并不能说就是整个公务员体系。
是时候应对新需要了。
在此刻的北京,叶向高与李廷机正在商议。
“官吏部盘算出来了吗?”叶向高一脸愁容,“若大明中枢及地方衙署尽数改完,命官及官差共在编多少人?依如今职俸,一京三都官衙该是多少?地方官衙所需又是多少?”
“……还在再三盘算,定下编额。”
“粗略数目呢?这俸银该有多少,我心里着实要有个数才行啊。”
他一脸愁容,当然是大明准备这么搞之后即将出现的庞大财政压力。从过去举国都只有小几万命官,到将来,这官吏部分的俸银预算该飙升多少?
田乐也在这里,因为将来地方上还有一个治安院体系,涉及到边军及卫所兵的退伍安置,也需要确定数量。
看着叶向高,想必现在他终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