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人心已经散了 (2/4)
三法司迫于陛下给的压力督促地方官府,地方官员迫于上官和前程的压力真去定下诸多官吏害民的案子,那么金口玉言在前,兴许优免真的会降一降。
如今就是一种交换:把那些伸到地方官府里的手套摘掉,把以前的一些事洗干净。该说和的说和,该惩办的惩办。
总而言之,齐心协力把事态控制住,达到皇帝和朝廷想要的局面:自今以后,别再有什么官绅之别,都在官场。
让天下读书人都有个官做,别管有品无品、入不入流,这难道不是恩?
但入了官场,就多了重重限制和规矩,再无法超然。
选呗。
江南因此开展了一次“吏治整风”,说的是因为地方衙署也会改,将来由府衙、州衙、县衙和提刑按察使司承担的刑名职责是另有独立体系的,当然要清理好首尾方便交接。
但核心方向指着普通吏员职位,官员们都想不粘锅,地方上的幕后黑手们也必须考虑自身处境。
而地方上的吏员们自然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之中,有的只是仗着什么样的势,一面对上官点头哈腰,一边则可以推脱怠慢,此外在百姓面前自然耀武扬威。但这样的人,一旦上官和他们背后撑腰的力量达成了一致,他们又与家仆无异。
真正难搞的,是那些已经世代以此为业、地方根基深厚又掌握着不少人把柄的老吏。事关他们的前程家小及切身利益,让他们愿意接受改变并不容易。
可拉拢的拉拢,该许诺的许诺,但总有些人自知罪孽缠身,恐怕难得善终。
但他们又能掀起什么风浪来呢?普通老百姓不知道他们之间的斗争,甚至不太关心。在南京和江南官场已经通过气、大家都力争像舒柏卿一样“迷途知返”的情况下,这些人手里握着的上官罪责起到的效果有限。他们要斗的是上官,甚至可以说是朝廷。
于是在御驾刚刚到湖广地界时,此前一直平静的南京和南直隶终于不平静了。
出手的是长江水师和孝陵卫。
起因无非是宁国府宣城县几个老吏互相打气,围攻了一趟宣城知县要个说法。
而这之后,宣城知县气愤不已之下灵机一动,贡献了一个好办法。
于是孝陵卫先被请了过来,突袭之后果然发现了罪证:前年通敌鞑虏的有,守丧期间寻欢作乐的有,妄议甚至咒骂皇帝大不敬的有,通奸内乱的有……总之,都是不赦之十恶里没有害普通小民的那种大罪。
不是害民,那就不用被算入要降等的案子名数;罪行极大,那就方便抄家问罪以儆效尤。
这一下许多一筹莫展的地方闻讯仿佛开了窍。哪怕不是真的把官军请来,以此为威慑,工作就好开展得多了。
南京守备厅对于地方请求能这么快响应,这也让地方上更加悚然。
当然,这也是成敬的职责:有地方官呈报说有人谋逆,那还不赶紧发兵?
都是谋逆而开始,顺藤摸瓜之后不赦之恶累累,太吓人了。
又是一次“保大还是保小”,除非有些大族大户脑子不清楚,要不然还能怎么做?
不是泰昌元年了,也不是朝廷有边患兵危的泰昌八年。
扩编加俸,拜相放权,“人心”早就已经散了!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