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皇帝这一石 (3/6)
。除了要交承采银,还不允私销。”
“草民不敢,草民叩谢天恩……”听着中介私盐的话,皇帝亲口这么说,那本是大罪啊!
“食盐转运,概由大明盐运总行统一收购、统一转运至各处。府一级分行,可允三成股由盐商出资。各县州盐铺,都从盐运总行购盐贩卖。食盐行销价格,接受官府指导。”
“草民遵旨。陛下恩恤草民等民商,草民等人惶恐感激……”
“盐政如此一改,除了出资之家每年拿些分润,要么就是去合资办那民盐厂,要么就是想法子做好坐店薄利多销。”朱常洛看着他们,“你们以后不能靠占窝轻松挣银子了,朕非苛待民商,也为你们找了出路。这出路,落在你们后辈身上。”
吴养韬等人跪在自己老子后面,浑身都震了震。
他们当然不知道自家在这边已经被朝廷砍了一大刀,以后做内商的银子都不好赚了。
从此以后,没有了盐引,卖不了窝钱。若仍想吃盐的利润,反倒要先拿钱出来去那盐厂和盐运行入股。关键问题是,当家的是官产院,是官府。出了钱,真能分润吗?
而去开坐店薄利多销、雇灶户开民盐厂……这不是他们这些内商以前愿意做的事。
民盐厂产出只能售与盐运总行,坐店则分散于各个县州,哪里容易管?
怪不得一进门的时候,看到父亲们时他们的脸色都很沉重,明显不情不愿却又既不敢怒更不敢言。
“详细情形,你们父子回去之后好好商议。”朱常洛说道,“朕和你们的儿子在观运楼相谈甚欢,从午后到适才。你们家道都很殷实,盐政大改,变动虽在一时,但朕相信你们都稳得住。所积资财,若能沿着朕指的路投入进去,未来回报也远大于卖些窝钱。聪明和眼光,朕从你们儿子的身上已经看到了,相信你们只会更加睿智。”
最后只道:“去吧。明日贺总管到了,你们与范行首一同前去商议细则。你们六个小辈呢,就再过来与刘秉笔好好对接今日说好之事。”
朱常洛一来,他们就只有听旨的份。
此刻六大徽商还不知道皇帝所说的出路是什么。
但皇帝在改革盐政、触动他们根本利益的同时还愿意给他们想个出路,这不是恩是什么?
若十分苛刻,寻些罪尤把他们都查抄了就是。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领旨谢恩惊惧忐忑地离开范家之后,听到儿子表示他应承了皇帝三百万两的借资,吴时修仍旧双眼一黑,几乎要晕过去。
“你怎么敢夸口应承?”
“……但是常……陛下说得明白,后面还有大恩旨啊……”
吴养韬如今当然是极力说着,吴时修听到什么十万两一条船,特许拓海团练,将来什么藩国封爵、大明新勋臣,他的两眼更加发黑。
“糊涂!海商自有格局,我们这是横插一脚!徽州,并不靠海啊!”
“父亲!儿子只知道,陛下如果要用我们,您说的存亡之忧就没有了啊!”
吴时修无言以对。
“金口玉言,陛下既然说是借资和股本,那就是恩!朝廷本可直接寻衅夺了的,如今陛下竟专为我们瞒着官府亲临,这也是天大机缘啊,难道不好?咱们能从徽州迁到扬州,为何不能再迁去广州!”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