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宗藩大变革 (2/3)
于是朱谊漶又从原先的奉国中尉变成了秦王。
当然了,过程当中,朱翊钧为了施恩秦藩,已经把朱谊漶进封为郡王。只不过这只是一个在宗人府名册上的名号,朱谊漶那么多年里仍旧是按奉国中尉领宗禄的。
这便是文臣不断推动宗藩政策变革之后对宗室的压制,即便朱翊钧当年有心解决秦藩传承的问题,文臣们其实盼着能让这一藩被除藩。
但“天下第一藩”的名号救了秦藩,即便当时的张居正也不得不做出妥协。
现在朱常洛秦王先发表意见,朱谊漶又有什么能耐讲出些花来?
唯唯诺诺说套话罢了。
秦藩也不是个例。这么多年下来,一代代亲王传承,到了此时不说全部是废物,但都是中人之资罢了。
朱常洛提出的这种上高度的问题,他们如何能作答?
只是一味表述着恭顺。
朱常洛听完之后叹了一口气:“要么是王府属官把持,要么是王妃或仪宾家把持。天下诸藩,大多已如此。你们既然都说不出个一二三四,将来怎么管得好?”
这种情况他当然是知道的,只不过现在表演了一番愿意聆听下情之后才给出结论。
“你们做不好,不如让宗人府来做吧。”朱常洛看着他们,“就怕你们不愿。”
殿中没有人回话。
当然是不愿的。
就算能力再差,在封地里也是地位最高。就算具体事务都是王府属官或者说亲家、心腹在管,他们表面上还是拿主意的。
皇帝终究还是要夺诸藩大权吗?
“要朕说,宗藩于国有功,要么是能出人才为国效力,要么是能为国朝财计开源,再加上最基本的不生祸乱。要于下有恩义,那便是你们能确保各藩在册宗亲都能领到宗禄,都有机会另谋出路。”
朱常洛停顿了一下看着众人,又看了一眼侯拱辰才说道:“朕说换身份,就是想让你们都到宗人府任职,做好于下有恩义的事。于国有功的事,那便聚起来,在宗人府里由朕统领着你们一起做吧。”
殿中是二十来双忐忑又懵懂的眼睛。
怎么任职?怎么被统领?
联想到之前的昌明号……联想到皇帝问宗禄、田产……似乎不妙啊。
这聚起来,难道是都被收走?
这时,朱常洛才让侯拱辰出来说话了。
侯拱辰在武昌府呆了许久,手上有了武昌府的一本账。
现在王昺还留在那边暂理府事,侯拱辰却赶了回来。
听到皇帝的命令,他走上前去平复了一下心绪和呼吸,严肃地说道:“我既为宗令,除了家法,大明宗亲之福祉便是陛下交给我的新任务。如今有了昌明号和太学之例在先,我在楚藩遍访宗亲,也把一些想法呈奏给了陛下……”
这当然都只是开场白,实质上是朱常洛早就思考了很久的想法。
皇陵这边寂静的夜里,这个想法终于在行宫之中、在诸王面前缓缓浮现出来。
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