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该杀,去杀! (3/4)
小道通大道。
夫子还能称为大成至圣吗?
每次只要有士风问题,只要天下官绅出了这样大面积的问题,他都要被皇帝召来。
为的是什么,孔尚贤又哪里不知道?
但他舍不得。
“臣骤闻此事,也是痛心疾首。若要试刊朝报,不知臣能不能撰文一篇,劝导天下官绅?”孔尚贤觉得,能这样公开表个态,应该够了吧。
“衍圣公能如此自然好,朕心甚慰。”
朱常洛平淡地看了他一眼。
一步一步来,衍圣公先在舆论上投了,天下士绅还会视衍圣公为旗帜吗?
他对山东孔家的田土资产实在太感兴趣了。
也是蠢得可爱,非要到这中枢来周旋。
当然了,是因为自己这个皇帝常常给以威压。
等到他们都离开了,刘若愚才小心地把那份卷宗和那道奏本捡起来。
他有些担心地说道:“陈公公说,之前抓了那些举子,京城里士子们已经群情激愤了。陛下,当真还要再抓?”
“抓!”朱常洛冷笑着,“你也是读书出身,觉得斯文扫地了?”
“……奴婢岂敢?奴婢只是为陛下名声操心……”
“你记住,朕要为了天下百姓,就不会有好名声。田义陈矩他们年纪也大了,将来你们为内臣大珰,在读书人之间也不会有好名声!”
朱常洛说到这里顿了顿,然后道:“但老百姓对咱们君臣多说几句好话,比什么都好听。你去找秦伯年和余象斗,这回的楚宗案,是个好题材。不论楚王身世究竟如何,这么多年的是是非非,这一次为什么闹成这样,都好好说给天下人听!”
“是,那奴婢这就去。”
朱常洛再一次看起卷宗,也再一次看起梁云龙的奏本。
京城里,那王守仁在诏狱里当然招了。煽动他的,是楚王府里这么多年被王家排挤出利益圈子的属官们,他们翻出了这桩旧案。
把这件事在京城和地方传得沸沸扬扬的,是朱华奎年幼时,依托兼理楚王府事的上一代武冈郡王打理楚藩产业的乡绅。
而能传得这么快、这么远,又借助了那些多年类积累下来的交情、姻亲、人脉。
毕竟楚藩矛盾极大,他们有信心在当地撩拨出很大的乱子。王锡爵动议了改革宗禄,“饱受厉行优免之苦”的含怨乡绅里,终究有一些忍耐不住,以为变化开始了。
这里面还有被利用的学问卫道士,还有这么多年许多蒙冤的人家。
这不是卷宗和奏本里就已经问明的,这是朱常洛和他们的推断。
查下去,是万历二十八年以来的一次矛盾总爆发,千丝万缕,谈不上谁是真正主谋,只有很多路过时有意或者下意识吹一口气、煽一点风、加一把火的人。
但这就没问题了吗?
嘴贱、手贱难道就不是贱?
泰昌三年闰九月底,贡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