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直指文教得失 (2/4)
p; 申时行看了看不远处另成两个小圈子的李戴和朱国祚,心想这些还算得什么事?
文相自然非比寻常,恐怕还是要有一个含金量最高的翰林出身。李戴忽然又屈居太常大学士之下,眼下在借助中枢衙署大改所增设的官位和调动坚持构筑属于吏部的权力——这很正当,大明所有官绅从科举出仕到擢迁虽然都在进贤院,但皇帝显然并不是要把这一切都全盘托付给一人。
何况申时行的资历和威望这么高?
申时行又看了看远处的李贽,一边继续思索着这文相究竟应该是去做什么,一边收回了目光说道:“事已至此,朝会上再说吧。”
“文相……”
顿时数人都急了起来,申时行抬起手制止他们:“学问大道之争,老夫自然责无旁贷。政务大事,如今却在施政院了。”
这是他这些天思索之后的结果:进贤院内既然仍有礼部、吏部,那么太常大学士的最大职责,恐怕就是辅佐皇帝掌稳文教的学问大道、按照皇帝的需要进行天下士子和官员的培养了。
他请其他人先去准备列班,随后便闭上眼睛继续思索。
皇帝在御书房体系里的翰林院之下又设了个通政学苑,官员升迁之前在那里“再教育”,已经是并不满意如今官学培养出来的官员素质的表现。
沈一贯的请辞虽然只是顺水推舟,但皇帝仍然要把李贽带到朝会上……
鼓响了,朝参官们开始列班。
曹学佺虽然也有官职在身,但他不在这回朝参官的名录里面。
他们五人还要在午门外候着,等到朝会进行一半、皇帝召他们到御前时才会进去。
鼓响三通,他们看着众人鱼贯而入。
不久之后,先是里面传来朝拜之声。
曹学佺之外,另外四人都曾经做过官,李贽还做到过知府穿过朱袍。
但眼下除了李贽,另外四人毕竟还是忐忑的。
毕竟是南京礼部尚书和应天巡抚参劾他们。
又等了大约一刻钟,他们才被人先带到了午门之内,站在内金水桥的西南侧。
日常朝会在皇极门西侧的宣治门,从这里自然看得到那里的朝会,只是隔得有些远,听不分明。
在这里又等了一刻钟,那边才传来声音:“宣李贽等人觐见!”
过了桥,走过最后面的青袍朝参官,他们渐渐走入了满是朱袍的两团人之间。
文班已经分成了四列,最前头是衍圣公,而后一排是申时行、王锡爵并列,也看得出来空了两个位置。
武班那边,赫然也多了田乐和温纯,还有兵部文臣。
对于熟悉典制的李贽等人来说,这真是让人十分惊愕的朝会排班。
此时此刻,申时行、王锡爵等人的心情是十分凝重的。
因为刚才的朝会上,第一件事就是皇帝下达了关于枢密院的旨意,枢密院的人事架构和特殊属性满朝尽知,然后迅速进行了重新站班。
自此之后,文武殊途的武班里有了一批专门的文臣,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