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朝中之朝 (2/4)
是让大家既有着共同的利益,又只能凭枢密院之中的这部分文臣及皇帝的支持来平衡武臣。
兵权在握,皇帝才不担心其他问题。
所以在枢密院之中虽然只能平衡武臣,但他们却又比其余一房三院里的文臣更亲近皇权。
在京武官的俸禄可是皇帝金花银直接发,他们的心态因此自然有转变,也必须要转变。
微妙的情绪已经在他们心里流淌了许久,漏泄军务机密的罪,他们是不敢犯的。
毕竟皇帝最开始就强调过了枢密院里只有军法,但有外泄,直接进北镇抚司诏狱,只有抄灭一个结果。
所以六部之中的其余五部根本就不清楚兵部如今已经在枢密院里被拆了个稀巴烂,远在四川的蹇达现在可能还尚未接到旨意,等到他到北京要赴任兵部尚书时,只怕会两手一拍:我那么大个兵部呢?
当然,朱常洛召他来,自然不会亏待他。
“其祖蹇义曾与夏元吉并称蹇夏,太祖赐名改称义。蹇汝上总督蓟辽时整饬边防有成,还能够让宁远侯旧部未生事端,足见谨慎。他为辅佐,足可将枢密院理顺。”
从枢密院回来,朱常洛带上了田乐。
诸多大改的衙署之中,枢密院是重中之重,现在还有很多的人选要确定。
“李化龙、梅国祯等人呢?”
两人现在要商议的,是其余重要位置:譬如五府右都督,譬如专为军务会议参谋的军略堂总参谋,譬如专管职方屯牧和专管武选军纪的两个枢密院佐使。
至少在枢密院,田乐已经知道了将来必定是实职武相。
皇帝的意思:从一品,实职枢密使。武英大学士只是他们的文臣头衔罢了。
五个大都督也是从一品。而五府左右都督和这两个枢密副使、总参谋,则会定在正二品。
现在他们要定下这另外八个挂着正二品武职的文臣名单。加上兵部尚书,枢密院之中最上层共有十大文臣,与五个大都督、五个左都督共同构成“参预军务”的军务会议。
其余人,只是有些能“知军务”,列席旁听罢了,不能当场发表意见。
在枢密院这个“朝中之朝”里,田乐就是实际的宰相。
“李于田要去南京,正可授前军都督府右都督。”田乐斟酌道,“梅克生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最妥当的法子是授后军右都督。”
“邢阶呢?”
“邢搢伯总督蓟辽,如今辽东抚按威望不足,却又颇有建树,还需他镇着。臣以为,先授左军右都督。以邢搢伯之才,过两年便该回朝先任副使。”
李汝华和袁可立这对同乡去了辽东之后,如今正围绕着山海关、开原、宽甸六堡这三个大的三角下功夫。
李成梁升了侯爵总督京营,如今更可能成为最重要的中军大都督。朱常洛虽然警惕他,却也当真是重重地在用他。
这样的前景之下,他那些在辽东的旧部怎敢不好好配合?
而麻贵与李成梁齐名,去了辽东之后也憋着一股劲呢。
田乐觉得辽东的局面在向好,目前不必破坏。刑玠总督蓟辽,辽东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