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江南的非暴力不合作 (3/4)
之后,果然听管家说谢廷赞来过了,拿了一百两银子走了。
他吃完饭到了书房,忙了些别的事之后才看起那本书来。
看着看着,他倒是知道谢廷赞为什么不建议他四处去寻这本书来看了。
堂堂户部尚书,指名道姓要找这本书,那确实不成体统。
只不过……确实是奇书啊……
……
常庆安在江南是有源源不断的信件到北京的。
要不然朱常洛也不会给他回信说什么糙米粳米都吃得。
正式进入了新一年的工作状态,朱常洛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变成了回信。
都是奏本。
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工作量。
公开的题本都由内阁先票拟意见了,但经他集体或者单独接见、任用到地方上的许多人,朱常洛都提醒过他们可以奏本奏事。
刘若愚和邹义两个人已经有了分工,一个人专门负责奏本的整理,一个人专门负责题本。
而且位置都不同。
奏本都交到了养心殿那边去,题本则在乾清宫。
题本的整理也不再是由内书房来完成,这个活交给了翰林院赞画馆,邹义只是一个校对员、收发员、整理员。
魏云中本以为这赞画馆是多么厉害的存在,上班之后就成了社畜。
但他们见识到皇帝览阅奏疏的方式之后,已经对皇帝这么高效率处置许多事情不奇怪了。
今天皇帝不在乾清宫,他们面前是海量的题本。
正旦节大朝会的四道旨意颁下去之后,地方上的第一批题本正在涌来。
所以皇帝准备干脆等到再过一段时间,全面地、集中地看看整个大明地方对此的反应。
皇帝在养心殿批阅奏本,这就不是他们能见到的东西了。
刘若愚呈上了新到的奏本纪要。
朱常洛先看完了一遍,然后先喝着茶沉思着。
过年前风平浪静,过年之后漕粮开始起运,江南的奏本里开始透露出一个情况来:某种程度来说开始非暴力不合作了。
反正也不抗命,都是用各种各样的小原因,能拖就拖。
突出一个大幅提高基层行政的时间成本。
虽然确实有一些人家是主动的遵行了,但大多数人家还是默契的、或者说商量过了之后用这种法子。
去年只是有些地方的漕粮拖到了后面,今年居然要大面积拖延时间了。
恐怕王承勋那边麾下的运军已经急得焦头烂额了。
“你去找田义,让他问问户部,再问问昌明粮行,京师各仓存粮尚有多少。”
“是。”
朱常洛皱着眉,站起来缓缓地踱着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