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漕粮为筹,问君忧否 (2/3)
sp; 但没多大用,慌忙起来指挥的只能舍弃了前面五条粮船,这才让那些小舟载来后面船有兵器的武职漕官在此形成一道脆弱的防线。
而前面那些倭寇似乎不再有太大的胃口,射来一阵火箭之后,两艘板屋船一前一后在放肆的笑声里簇拥着扬起了那五船的风帆扬长而去。
像是带来的水手特别多,而且都能熟练操作漕船。
龙江左卫的指挥脸色苍白,只能说道:“传……传讯南京……倭寇现身……劫漕粮……请派水师……”
大明的内河上,只有一个长江水师是真正有战舰、有战兵的水军。
“水师有用的话,怎会让倭寇进了长江到了漕河!巡河的兵丁呢?”不敢战却敢怒,但他们现在只能无能狂怒,“到底谁要置我们于死地!”
他们不免想了起来:现在的提督操江去了北京,能调度他们的,只有操江都御史。
……
操江都御史当然不能、不该指挥长江水师。
他可以练兵、过问日常事务,但不能直接调动水师去做什么。
但现在他可以过问了,因为御史纠劾。
“襄城伯虽在京,但去前岂无吩咐?”
“匪情”传到南京后,耿定力“连夜”出发,赶到了分管南京至长江口段江防的沿江水军营。
“耿大人……”这一营的把总面露难色,“如今何等时节?卑职麾下过年都在船上,如今都散了出去。按说各处巡江,绝不会漏看倭寇板屋船这样显眼的船只……会不会是漕军自己做的戏?”
此刻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种可能。
“不管如何,既有倭情,岂能坐视不理?”耿定力倒也没有完全否认他的猜想,“漕粮为重!无论如何,你要调几条战船去护航!”
“还得巡稽私盐,这……”
“你便不能亲去?”耿定力怒气勃发,“这最后一批还没过江的漕船,无论如何也不能因江防而迟滞!问罪下来,你担得起?随我一起去!”
见耿定力要亲自过去,他还能怎么办?
自从嘉靖年间驱逐倭寇,胡宗宪、谭纶、戚继光在东南屡屡大捷之后,倭患已经是少之又少。
他实在十分怀疑是漕军自己谎报的倭情,说不定便把几船粮运到哪里去了。
这罪责确实不能分到水师头上!
这边的倭情自然要不断往北去报,而长长的漕河上,此时已经状况百出。
不知是不是因为漕军总兵官去京城朝贺久久不归的缘故,总之今年的漕船在淮安那边聚集颇多。
过了淮河之后,沿岸防护比较好的一些停泊港湾就不够用了,总有一些卫夜间只能停泊在不算安全的河段。
为此你追我赶抢时间,然后磕碰的有、太靠边了搁浅的有。
自然也有知道“粥多”的匪贼闻讯赶来。
二月十八开始,急报密集地递入京。
起初,阁臣们认为是正常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