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1/3)
他根据后世的组织来设置了神农阁。
直接按照官位的标准,分别设置进行评判成果的人员来确定能不能授予官位。
高官位成员可以对下一阶进行评判。
学士、司吏可以由司内进行提拔。
而神农博士、农学大学士则是由神农阁进行评判及提名,然后提交给始皇帝进行批阅,是否同意。
一般是由每个天下、郡、县、乡四个层面来确定人选。
由研究出来多或者重大成果的人来担任,一般为三人以上单数。
下一阶由应当是上一阶确定。
神农博士有些不同,神农博士不一定是在神农阁中,但进入神农阁的一定是神农博士。
进入神农阁的人,需要皇帝和神农阁同意才行。
而后勤人员则是按照不同需求来进行设置,有很多东西,衣食住行都会慢慢充实。
比如农学馆,专门给神农司的人或者他们的后代学习的地方。
设有一个馆主,几个辅助馆主的人。
一般由老师兼任,其他一些打杂的人,可以让一般的成员担当。
毕竟不可能都是能够成为司吏的人。
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可以有一些依靠。
由于现在人很少,设计的比较简陋。
后期慢慢填充。
当把这些东西给他们讲完了以后,人们顿时热情高涨。
毕竟自己的孩子还能学习,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福利了。
当然这些东西都需要钱的。
而钱自然是进行推广粮食的粮种为第一桶金,然后还有苏晨个人设置的奖励。
大秦有对发明创造进行奖励,比如升官,土地,还有金钱等等奖励。
但这些东西激励有些不太够。
毕竟发明一个东西或者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其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所以苏晨也就拿一千两黄金出来做奖励。
当然这是私人的奖励。
随后苏晨就觉得先这样吧。
不可能制定出一个很完美的制度。
只能一边发展一边调整。
随后就安排十几个队伍开始对内史郡进行推广。
当然先是与郡守相配合才行。
也不麻烦,毕竟也没有多少红薯种,按户来算的话,也没有多少。
就看看前面的工作是否到位了,看看那些百姓是不是相信官府了。
按理说,是很相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