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院士的泪水,一个时代的开启! (2/3)
持所谓的学者风度。
他们像两个在考场外等到了满分成绩单的孩子,踉跄着冲向对方。
“老李!”
“老钱!”
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紧紧地、死死地拥抱在了一起。他们将头埋在对方的肩膀上,用尽全身的力气,感受着彼此因为激动而剧烈起伏的胸膛。没有话语,只有粗重的喘息和压抑不住的、断断续续的哽咽。
这一个拥抱,包含了太多。
是几十年的相识与相知,是无数个深夜里的并肩作战,是面对技术封锁时的不甘与愤懑,更是此刻,梦想成真后,那份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巨大喜悦。
不远处,物理学家方振国教授,这位平日里连嘴角弧度都吝啬的男人,此刻一张老脸涨得通红,脖子上青筋毕露。
他没有拥抱任何人,只是双拳紧握,对着那片已经完成了使命的全息投影,用力地、一下又一下地挥舞着。
那不是庆祝。
那是一种宣泄。
是将过去所有的质疑、所有的不解、所有的孤独与坚持,都凝聚在拳风中,狠狠地砸向过去的旧时代!
他赢了。
他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证明了他当初“自毁前程”、投身龙海大学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
而在这片狂欢的景象中,有一个人是特殊的。
通过远程全息投影,全程见证了这一切的航天总师,孙建国院士。
他的身影,静静地矗立在实验室的一角,清晰而又带着一丝虚幻。
他没有笑,也没有欢呼。
这位为华夏航天事业奉献了一生的老人,这位亲手将一代代航天器送上太空的功勋,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这片他梦寐以求了三十年的场景。
看着钱立群和李卫民的相拥而泣。
看着方振国的激情挥拳。
看着那些年轻后辈们的肆意欢腾。
他的视线,渐渐模糊了。
眼前的狂欢,仿佛变成了一幕幕飞速倒退的黑白电影。
他看到了三十年前,自己还是个中年人时,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对着一张画了又改、改了又画的草图,第一次提出了“广寒宫”这个遥不可及的构想。
他看到了二十年前,项目因为关键技术无法突破而被迫搁置时,老伙计们眼中那不甘的、黯淡的光。
他看到了十年前,每一次向国外同行请教,换来的却是傲慢的拒绝和技术的严密封锁。
他看到了无数个不眠的夜晚,看到了无数次失败的模拟,看到了自己和同伴们,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
三十年。
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
孙建国院士的肩膀,开始无法抑制地微微颤抖。
他缓缓地,抬起了那只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