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一场跨越维度的“授课” (1/4)
李默的手指悬停在键盘上,剧烈地颤抖。
屏幕上那行字,每一个笔画都仿佛烙铁,深深烫进他的视网膜。
“你的算法很有趣,但存在三百二十一个冗余之处。想知道如何优化吗?”
三百二十一个。
不是大概,不是许多。是一个精确到个位的数字。
对方只用了一瞥,就将他数年心血的骨架拆解得一清二楚,连最细微的骨骼裂纹都数得明明白白。
这不是指点。
这是降维打击。
李默的呼吸变得粗重,胸腔剧烈起伏,仿佛一个溺水者挣扎着浮出水面,贪婪地呼吸着第一口空气。他那颗被拒绝信碾碎,已经沉寂如死灰的心脏,此刻被这股从天而降的力量重新攥住,强行泵入了滚烫的血液。
他几乎是扑向键盘的,因过度用力而发白的指关节敲击着按键,发出一连串急促的声响。
“想!请您指教!”
他甚至用上了“您”这个敬称。
没有等待。
在他按下回车的瞬间,对方的回复已经抵达。
那不是一行字,而是一个被压缩到极致的数据包。
李默点开它。
一瞬间,他那台老旧电脑的散热风扇发出了濒临极限的咆哮。屏幕上,无数行他从未见过的代码结构,以瀑布般的气势瞬间展开,占据了整个视野。
那是一种他无法理解,却能本能感受到其伟大的架构。
简洁、高效、冷酷,充满了超越时代的、绝对理性的美感。
如果说李默自己的代码是一座用砖石和汗水堆砌的坚固堡垒,那么对方丢过来的,就是一座用反重力金属一体铸造的、悬浮于空中的神殿。
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产物。
紧接着,第二个数据包传来。
里面没有代码。
只有李默原始算法中,那三百二十一个被标记出来的“冗余之处”。
每一个标记都附带着一段冷酷到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分析,精准指出了其逻辑缺陷、资源浪费,并给出了数种优化路径的理论模型。
李默呆呆地看着屏幕。
他引以为傲的、在模糊图像识别上的几个创新点,被对方用一种更高维的数学模型,以摧枯拉朽的姿态彻底重构。
他呕心沥血想出的纠错方案,在对方的逻辑里,只是一个可以被轻易取代的、效率低下的分支。
他感觉自己的大脑正在被撕裂,然后又被强行重组。
过去数年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在这座神殿面前,被碾成了齑粉。
但他没有感到屈辱。
只有一种近乎颤栗的、狂热的兴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