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陈瑾:嗯,老谋子负全责! (3/6)
> “瑾哥,这些镜头我都编号整理过了,按照剧本的走向,大致加起来差不多9个小时的内容!”
“我们要把它先剪成至少5个小时,最好3个小时的粗剪版本!”
《流浪》系列剪辑的功臣叶濡畅朝陈瑾说着,一旁站着一个接近2米的黑人,他就是《疾速追杀》的剪辑德尔罗伊·林多。
《杀手:龙》的剪辑就由他们两个人带队负责。
其中德尔罗伊为主,叶濡畅为辅,中美团队相互协作;最终剪辑版,由陈瑾拍板。
这是一个在所有人看来,都非常完美的设想。
但是……特么第一天就出问题了。
不是中美之间交流不方便,而是出在……陈瑾身上。
“这个镜头不错!”
“这个也可以,留下!”
“这个当时拍了好多遍吧?”
“……”
德尔罗伊·林多无奈的看了眼一旁的叶濡畅,可能只有身为剪辑师的他们,才知道有多无奈。
他们也明白,一个新人导演选择保留好的镜头,是最正常不过的状态。
导演都是这么过来的。
毕竟拍的镜头,都是陈瑾认可过的可以用的素材,花费了演员很多的心血。
有的甚至NG了很多遍才过掉。
但是,就是这样精益求精的拍摄,最终导致了这些素材拼凑出来的一个“成片”,有足足9个多小时。
而陈瑾要做的,就是一次次把里面感觉不需要的镜头,直接删掉。
这是所谓的粗剪。
粗剪主要就是筛选有效镜头,保留率大概30%-50%,按叙事逻辑进行初步拼接。
这一步是通过删减冗余和重复的片段,来达到一个最初成片的效果。
同时,特效师、艺术总监等等,会就这个初步的成片,做一些相应方面的纪录,什么时候特效,什么时候渲染等等,都有标记。
这中间陈瑾也会做出相应提醒。
但即使是这样,在陈瑾无比肉疼之中,最终他也只是删成了6小时的一个版本。
9小时到6小时,花费了好多天时间。
陈瑾第一次感觉,剪辑师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他也明白,为什么老美不喜欢导演当剪辑师的原因,因为很多镜头……太烧钱了。
就这样删掉,简直是在滴血。
尤其是陈瑾还是投资人的情况下。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导演,每天都在片场看拍摄效果,但除了监视器之外,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事物出现在视野当中。
如布景旁边有一排灯,如演员在画外准备,如工作人员在围观,还有各种扰人视线的布局等等。这些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