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皇帝上凌王妃回长安 (2/5)
她直接跟甲四说,送礼的礼收了,但人不能过境。
但若是流民百姓投奔,可收纳,安置在丹东一带,其地位比北疆的奴隶高些,比大夏的流民要低很多。
她要从多个方面,将高丽做空!支持武将造反,让他们内乱不止。
以高丽贵族喜欢的丝绸、瓷器、茶叶、白纸甚至还有现在的琉璃首饰,换取他们的铁、黄金、粮食,以商业的模样,掏空他们的生存物资。
再暗中收纳高丽流民,吸引更多的高丽百姓投奔大夏,没有百姓,士兵就供应不足。高丽王若强行征兵,便会失了民心。
最最重要的是,逼新罗和倭国下场,让这三个小岛国乱成一锅粥。
这是一个长期计划,比建设北疆还要长,需要决策者充分的财力、物力和执行力来完成。
沈冬素不自夸,她觉得自己算是一个成功的决策者。
咱们自己也不能闲着,趁机发展海军,造战舰。等三个小岛国的粥快熬稀烂时,咱们战舰启航,将他们连锅都端了。
丹东那边有好消息,莫修谨新来的信也是好消息,麻城的瘟疫得到有效控制,但流民的问题却没得到妥善安置。
因为朝廷的钦差到了,太子党官员,到任第一天,不是视察民情,而是先将莫修谨等凌王属官给看押了。
说谨防他们煽动百姓闹事,莫修谨很淡定,全程配合钦差,甚至撤离了所有凌王亲卫,全权将赈灾权交给钦差。
甚至只要钦差一声令下,他立即带人回光州。
他此行本来就是担忧瘟疫蔓延到光州,再则,凌王妃不忍家乡百姓受苦,才派他来赈灾的。
完全没有越俎代庖之意,并且凌王妃非常尊重且支持太子殿下,他会配合钦差大人工作。
钦差被莫修谨一通大义加情深,且态度恭敬至极,还真让那钦差放松警惕。
只将他禁足,便不再多管。
而凌王属官不再管事,可愁坏了当地官员。人家凌王的人是真心实意来助民的,而朝廷的钦差,只来摆谱抢功加捞好处的。
给的赈灾粮不光少一半,还是陈米,赈灾银更是转一道手少一成,等实际到县官手中,十余一、二。
要是以前,这钦差是太子重用的官员,这下面的县令,甚至知府,也是屁不敢放一个,闷声吞下这口窝囊气。
甚至有些奸官,还趁机巴结钦差,讨好太子,与其一起压榨可怜的百姓。
可现在凌王的人也在麻城,并且人家来了之后做的事,与钦差一对比,谁是真正赈灾为民的,谁是趁机谋利的,有眼睛的都看得出来。
莫修谨只是坐在那里,什么话也不说,什么权也没有,但好像就给了这些地方小官底气。
真正让地方官爆发的是,因之前流民吃的是凌王府暂时提供的赈灾粮,虽然只是普通的菜粥,但也是人吃的食物。
而现在换成朝廷的赈灾粮,粥里有沙有糠米还是陈米,量还少一半,稀的米粒都能数得清。
瘟疫禁区还缺药,加上凌王府亲卫调离,常有抢东西、斗殴事件发生。
很快那些青壮百姓聚集闹了起来,他们不懂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