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场面失控 (3/7)
,您这位南京户部尚书,怕是坐不稳!”
云向文平静的回答道。
坦率的说,此时提出这样的条件,也是在拿捏朝廷的软肋。
勋贵系也不是铁板一块,除了京中那帮老家伙,还有年轻一代组成的少壮派。
这部分人在朝中的地位不算高,但基本上都是一线将领,掌控着勋贵系的嫡系武装。
名义上的领袖,是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李牧。
尽管李牧本人,从来没参与过串联活动,也不影响大家把他推出来当精神领袖。
毕竟,光一群总兵参将副将抱团,政治上还是缺乏牌面。
相较于老一辈勋贵,少壮派的政治主张,明显要激进的多。
大家对勋贵系在朝堂上的退让,表示了强烈不满,想要拿回之前失去的利益。
尤其是调任北疆前线吃土的将领,承受了欠饷的苦,在这方面表现格外激进。
朝廷财政匮乏,江南士绅又不想承担纳税义务,正好给了他们介入机会。
钦差大臣还在路上,云向文就收到了许多同僚的信,大家都在鼓动他搞事情。
无需担心后果,成功了皆大欢喜,失败了大不了去南边投奔老上司。
江南士绅再怎么强势,也把手伸不到安南都护府。
无论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还是念在袍泽之谊的份儿上,李牧都会为他提供政治庇护。
“你们的胃口太大了,就算我想答应,也要能做主才行!”
万怀瑾一脸无奈的说道。
他是钦差大臣,不是大虞皇帝。
即便为了个人政治利益,不考虑文官集团的感受,促成这次合作。
到了兑现回报的时候,他也没有能力完成。
最大的难题不是军队编制,也不是官职岗位,而是大虞朝的顽疾——钱。
几千部队的钱粮缺口,他坐稳了南京户部尚书的位置,随便挪挪也就出来了。
一下子增加十来万的军队,随便他怎么腾挪,都无法填上这个缺口。
朝廷催缴税款是为了填坑,不是制造新的财政窟窿。
调往北疆的勋贵将领,想要重回江南是不可能的。
没有骄兵悍将在前线顶着,北方大地就是北虏的猎场。
“万大人无需担心这些,您只要答应合作,后续的问题我们能处理。
朝廷想要保障南方的税收,就必须驻军弹压地方势力,恢复此前的编制势在必行。
财政上的压力,其实可以就地解决。
大不了让下面的官兵多辛苦一下,严查偷税漏税,那就什么都有了。”
云向文笑着说道。
少壮派想出的解决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