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大战前夕 (3/6)
;“既然有了对策,夫君直接上折子就上,想来您的意见陛下会重视的。
为何还愁眉不展?”
景雅晴好奇的问道。
作为大虞第一名将,李牧在军事上的话语权,还是非常重的。
加上勋贵系执掌朝政,他提出的作战计划,很有可能被确定为最终战略。
“正是因为陛下会重视,为夫才不能上这份折子。
以陛下多疑的性子,收到为夫的奏折之后,必定会拿出来朝议。
百官都知道了,那么北虏也知道了。
一份提前暴露的战略,想要获得成功,对执行力要求非常高。
我不觉得朝中诸公中,谁有这份执行力。
哪怕陛下严格按我的计划执行,也需要有人去执行。
在北虏有准备的情况下,前线将领如果不能随机应变,那就是在送人头。
按照我朝的惯例,因为执行问题导致战略失败,最后背锅的大概率还是提出者。”
李牧一脸无奈的说道。
不光不能给皇帝上折子,甚至连给自家叔父、岳父出主意都不行。
人性是复杂的。
人家没开口询问,你就跑去送上作战方案,不仅无法讨到人情,反而会讨人嫌。
没人喜欢被人指手画脚,哪怕是自家人也不行。
本质上李牧的作战计划,并没有什么新意,想要成功重点在于执行上。
他能够想到,其他人一样可以。
“夫君现在的身份,确实不适合插手。
陛下有那么多文臣武将辅佐,想来这次御驾亲征,也是做了万全准备。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我们偏居一方,何必多想呢!”
景雅晴笑着说道。
安南都护府的发展顺利,给了汉水侯府独善其身的底气。
纵使北疆大败,天下局势再起纷争,侯府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某种意义上来说,天下局势越乱,都护府发展越快。
渡过了前期的困难阶段,现在走上了自我造血的路线。
早期移民过来的百姓,正在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
一片片良田被开垦出来,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
看似不起眼的都护府,实际上已经建立了工业全产业链。
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全部自成体系。
在很多领域,技术都达到了当代的顶尖水平。
当然,能够这么迅速的建立产业链,除了前朝留下的基础外,主要靠挖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