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六章、帝王之相 (4/5)
sp; 选择跳出来,本身就是一次杀鸡儆猴。
相较于广西,他这个提督在广东的话语权,要低上许多。
发布下去的政令,许多地方官都是敷衍了事。反正大家赌定了文武两条线,李牧这个提督管不到他们文官头上。
给面子就配合执行,不给面子的话,直接驳斥回去便是。
仅仅只是一些小问题,闹起来的话,反倒是显得他这提督张扬跋扈。
在之前的冲突中,双方都在暗地里交锋。明面上,李牧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现在机会送上了门,他索性就挑了文知府这个倒霉蛋,充当儆猴的鸡。
既然出了手,那就肯定要按死。至于文知府勾结北虏的问题,只要存在嫌疑就够了。
涉及到京师的安危,没人敢把一名存在通虏嫌疑的官员,放在广州知府这种重要岗位上。
“文大人身体不适,暂时将手中事务,交给广州同知代为处理。
安巡抚,平常时期你多注意点儿广州的事物。现在是非常时期,绝不允许闹出乱子来。
倘若发现有人勾结北虏,一律严惩不贷!”
舞阳侯顺水推舟道。
广州知府的份量不轻,这样的朝中要员任免,需要经过朝廷批准才行。
理论上来说,钦差大臣有临机专断之权,可以斩杀三品以下文武。
到了实际操作中,除了非常时期偶尔一用外。
平常时期,若是敢这么干,就等着被秋后算账吧!
最常规的操作,就是先把人停职,等待朝廷进行发落。
正常情况下,为了维护总督的权威,这种层次的人事变动,朝廷都会予以批准。
具体的处置,需要经过朝廷调查结果出来后,才会敲定下来。
不过眼下这种时候,大家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搞错了,无非是文知府受点儿委屈。就当是他口不择言,需要付出的代价。
倘若真的通虏,没有被揪出来。导致前线大军兵败,那可就是重大政治事故。
事实上,此刻最慌的应该是晋地官员。
投奔北虏不至于,大虞朝的官都是傲气的主,根本看不起那帮异族。
联系仅限于经济利益,因为晋商是走私主力的缘故,连带着他们同北虏也扯上了关系。
倘若朝廷进行深究,许多人都脱不开干系。
好在大家都忙着守卫京师,没人关心走私通虏的问题。
文知府倒霉,纯粹是他用心不良,自己撞到了枪口上。
……
“王爷,北虏围困伪朝京师,伪帝正忙着四处调兵遣将。
原本威胁安庆的京营,驻守江北地区的鲁军,均已经撤离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