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人心动荡 (3/5)
行为看不惯,他也不会在兄长身后事上做文章。
天元帝对待他怎么样,文武百官都看在眼里。
岂能在先帝尸骨未寒之时,就做忘恩负义之事。
现在的问题是他做不了主。
选定谥号、庙号容易,到了朝堂上能否通过,却是一个未知数。
坦率的说,八位顾命大臣给天元帝的评价都不低。
谥号全部选用的美谥,庙号用的也是中上。
其中司礼监表现最突出,谥号都直接到了文武皇帝的高度,庙号也在突出贤主。
这种疯狂吹捧的盖棺定论,估摸着天元帝自己都不敢认。
真要是给了,那就成了笑话。
如果按照计划,扫平了四周的外患,那还差不多。 勋贵的意见,往中兴之主上面靠。
虽然天元中兴的不彻底,但对比前面几任皇帝的表现,还是值得称赞的。
略微差点儿意思,可新君如果有意推动,百官们估摸着也就认了。
很明显,姬昭顺不乐意这么干。
兄长是中兴之主,他自己未来怎么办。
总不能一位中兴之主后面,再跟着接上一位。
进入王朝中后期,最高的历史评价,就是中兴之主。
在姬昭顺看来,自家兄长用肃宗最为贴切,想要中兴大虞却没有成功。
自己接棒中兴大业,妥妥的历史美谈。
尴尬的是群臣没一个领会他的意思,或者说故意不买账。
哪怕文官给出的庙号,那也是有功有过,总体上还是功大于过。
摆明就是在说,皇帝能够做到这份儿上,大家就满意了,不敢奢望更多。
“陛下,既然拿不定主意,那就干脆选最好的。
剩下的交给百官们讨论,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大家也挑不出来毛病。”
苏浩宇顺势提议说道。
给出靠谱选择是为难他,可和稀泥他是专业的。
不选对的,只选好的,那是兄弟亲深。
兄友弟恭,符合时代主流,肯定不会出错。
……
南京城。
收到皇帝驾崩的消息,李牧整个人都呆住了。
天元帝死的明显不是时候,辽东大战正处于关键时刻。
这种时候死了皇帝,对前线士气将是一个重大打击。
最糟糕的是人心!
大家的关注点都到了皇权更替上,辽东战事一下子降低到了次要地位。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