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百折万难寻缘颇深 三马二聚害人不浅 (2/5)
那晚跳水之后,老栾顺流斜游,渐渐靠岸。上岸喘息一阵,雨虽止,风尚在,又饥又寒,见前面有灯火,想是有人家,就往那边走去。走近一栋房舍,听见有嘤嘤的哭声,老栾吓了一跳,借着屋里的灯光,见门外坐着一个人。老栾清了清嗓子,上前搭讪。那人倒一惊,站起来,原来是一妇人。
老栾怕吓着妇人,笑嘻嘻地说了自己的遭遇,想求住一宿,吃些东西。那妇人倒也爽快,就请老栾进屋。屋里家具简陋,并无他人。老栾仔细看这老妇人,五六十岁年纪,身材瘦小,竟和船上的那老太太有几分像,老妇人盛了一碗米饭来,弄了一小碟酸菜。老栾饿极了,低头就吃。吃了一阵想起来,问老妇人为啥在门外哭泣。
老妇人微微叹息,说老伴早已去世,儿子在外打工,如今儿子要订亲,需要一大笔彩礼,无奈拿不出,一想就哭了。老栾问:“多少彩礼?”那老妇人道:“女方要彩礼十万,过门又得花几万,我们一家就二三亩稻田,上哪里弄这些钱去?把我卖了也弄不了。”
老栾道:“等等,大妹子,你刚才说把你卖了……你看我也是单身,有退休金,手里有个六七万元。你看看要是咱俩能行的话,我帮你凑这个钱。”那老妇人先是吃惊,后略略沉思,打量了一下老栾,道:“嗯……那样的话,还是不大够。”老栾见老妇人有意,只是嫌钱少,就兴奋了,落水的沮丧一扫而光,眼睛闪闪发亮,盯着老妇人问道:“还差多少?”老妇人道:“还差五六万吧。”老栾道:“要不我再去打工攒些?你别看我六十了,身体还很结实,和小伙似的。”老妇人微微一笑,瞅了老栾一眼。
老栾又道:“要是咱俩成了,我就把七万元给你带来。你去我那里过也行,我上你这里过也行。要不咱俩出去打工?就是找不着地方。”老妇人道:“打工的地方倒有,我有个表弟在渤州承包工程,过年时来信,让我去工地上看家做饭,工资也不少,因想家里鸡狗鹅鸭没人照看,就没去。”老栾道:“你和你表弟联系好,就说咱俩都去!”老妇人道:“行倒是行,只是咱们太急了点……我也不知道你叫啥名字?”
老栾一拍腿道:“嗨!我给你看身份证。”上下掏了一阵,蓦然想起身份证在旅行包里,就道:“我的证件在旅行包里,包在船上哩,我天亮后去找。”饭罢,休息了一会儿,天就亮了。老妇人送老栾出门,说别忘了回来吃饭。老栾一听心中大喜,想是老妇人同意这门婚事了,当下连声答应,记住位置,辞了老妇人,不顾疲劳,便往江边寻找。
且说老栾从船舱里找到包,匆匆往回赶。到了老妇人家,老栾洗刷干净,老妇人找了儿子的衣服给他换上。妇人早已做好了饭菜,二人慢吃细聊,宛然有订亲的意思。晚上老栾就睡到老妇人床上了。过了两天,老妇人处理好了家里的事情,两人就动身,先回到碣石州,老栾将七万块钱转到老妇人儿子名下。因怕小栾知道,不敢停留,即往渤州赶去。老妇人已事先和表弟说好,两人到了港口工地上,老栾做饭,老妇人看家,吃住的费用都能省下,两个人一月也有五六千元的收入。老栾将工资全交给老妇人,日子终于平稳下来。
原来这地方位于北海之滨,是北方富庶之地。因航运贸易日渐兴隆,原有的港区不堪重负,遂又填海造田,扩建港口。医院、学校、居民楼相继拔起,各工地昼夜施工,到处是浇灌的嗡嗡声,吊车的戛然声,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一片繁忙景象。各地的农民工涌到这里,像暴雨前的蚂蚁群一般急急匆匆,忙忙碌碌。
老栾给工人们做饭,渐渐和工人们熟悉了。因听一个叫小四的小伙子口音亲切,就问是哪里人。小四说是碣石州人,老栾说是老乡,就和小四热乎起来,吃饭的功夫聊聊家乡。小四人精干,干活肯下力气,老栾很相中他,越看越觉得该是自己的儿子。又想要是小四是自己的儿子,他娘不就是自己的媳妇?暗自兴奋,就问小四的娘还壮实吧。小四说才五十多岁,是个媒婆,已说成了很多对。
老栾说,早认识你娘的话,省得我费这么大劲儿才弄了个老伴。话里沾小四的便宜。小四笑话他说,大爷,你这么大了,找了媳妇有啥用啊。老栾说,你小伙知道个啥,用处多哩。小四见他老不正经,就逗弄他。老栾更如活宝一般,顺杆就爬,啦那些见过的妇人。那些民工都是长久在外的旷夫,一啦起妇人,岂有不爱听之理?常在一起哈哈大笑。虽然劳累,倒也快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