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雷厉风行 (3/5)
br />
但是这一次,陈望并不准备再按照当初接管汉中卫军器局的方法,来处理开封的杂造局。
当初在汉中卫的时候,陈望只是汉中府的镇守副总兵,孙传庭也在他的顶上。
军器局严格来说他没有统管的资格,自然是要谨小慎微,考虑各方面的影响。
而现在的情况和当初陈望在汉中之时截然不同,在来的时候,陈望自然也是做好了准备,他向着高名衡提到整顿军器局、杂造局会遇到的困难。
在高名衡那里,陈望得到了便宜行事的权力,河南省内的军器局、杂造局,所有的人员事务他可以全权安排处置。
非常之事行非常之法。
不过陈望也并非是有无限的权力,所有陈望做过的事情,最终还是要向高名衡都进行报备。
高名衡的态度和潜台词其实很明显。
早在出任巡按之时,他便对于各处的军器局,还有开封内的杂造局便颇有微词。
只是作为巡按御史,他并没有统管的权力,只有上报的权力。
而这些问题在大部分地方都是普遍的存在,因此上报上去之后,奏折基本都是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其实放这么多的权力给陈望,高名衡也是有私心的。
眼下皇上的目光已经注视到了河南
,更是亲令陈望训练新兵,统管河南各镇。
军械的问题必然要解决。
处理这样的问题,必然会牵扯到多方的利益,很多时候吃力不能讨好。
所以将其放权给陈望,让陈望处理这些问题,高名衡自己可以置身于事外,尽量少受波及。
高名衡确实刚直,也是一名清官。
但是大明朝数百年来,只出一名海瑞,也只有一名海瑞。
清官,也会为谋身。
高名衡在宦海沉浮多年,能够一路走到巡按御史的位置之上,自然并不简单。
陈望很清楚高名衡为什么放权,但是他愿意接过这个权力,他也需要这一份权力。
牵扯利益陈望并不怕,遭受攻讦陈望也并不怕。
他早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手中只有几千兵马的小小副将了。
现在,陈望麾下直属兵马便有将近三万人。
陈洪范麾下的湖广的兵马、宣慰司的土兵、汉中镇的营兵和卫军,现在都是他的直属。
而可以调动的兵马现如今就更多了。
河南各镇的营兵,如今陈望也有调动的权力。
朝廷的诏令虽然是名言高名衡主持进剿。
但是高名衡根本不通军事,现在也都是依仗着陈望。
而陈永福这个河南总兵,也是有些名不副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