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长生不死 (2/5)
勇利就此逐一进行了解答。
它先说:“一维意识是和一维空间同步后的结果,需要定期、最好是每天都使用一维空间洞进行同步,调整意识频率。”
“就像是一把刀,需要经常用磨刀石打磨,才能保持锋利。这就是长期保持稳定的方法。”
“自如切换需要长期练习才能掌握,不过意识频率本身有着周期,最终会回归于本身载体的频率,所以大量练习后就能知道自己可维持时间极限。通过进阶训练,也能进一步增加自己的一维状态周期。”
“最后一个,前进方向的确是个难题。”
熊猫人点点头:“所以我们经过多年摸索,勾画出了太阳系的几条路线,已经能从太阳系的空间节点,进入外界的银河系。如果有更多的长生不死者,这个星图将会越来越清晰,大家可以通过空间洞来去。”
溯流者说了声厉害。
“大周,果然世上能人很多。居然能够想到这种方式推动宇宙遨游。我们溯流者原本方式已经是较为极简主义了,只要意识体进入,然后利用当地的物质生命作为载体,以当地圜流制造定制工具,再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没想到它的办法更进一步,直接略去了所有环节和不必要部分,以一维空间洞作为弹弓进行投射和投影,只有探索和旅行。但也让门槛进一步降低,非常巧妙。”
“如果搭配上太阳眼的勘测,那边能够找到各种空间洞,就相当于有了一个配套的导航。”
它和周异想到了一起。
不过。
周异还有一个觉得奇怪的事:“长生为什么一定要达到1000年的寿命才行?”
“在一维空间长期活动,意识运动加速极快,会消耗寿命。”
勇利坦言:“旅者的最终形态将通过长生不死,变成近乎于一维意识的方式,长存于圜流环境中。但在此之前的地球生命形态,能支撑的时间却有限,所以这个阶段只能算是长生,如果寿命越长,支撑熟练漂流的时间越久,掌握度也就越高。”
“否则寿命太过于短暂,在这个阶段缺乏足够的时间去熟练掌握,之后就可能会迷失在一维空间里,找不到出口。”
“提高死光密度并且确保能量稳定,有益于稳定意识投射,不稳定区域对这一过程是致命的。所以我希望那三个地区都能够覆盖各一个一维空间洞,坐标我有。”
“如果有死海园区的定向培育,就能让更多的熊猫人能够进行长生不死的修炼。”
原来是用消耗生理寿命的方式去完成意识降维。
死海园区起到助推和稳定作用。
周异看向熊猫人代行:“不过我很好奇,为什么你确定,经过长生阶段,也就是步入寿命耗尽的阶段,能够进入不死的环节?难道有人已经验证过了?”
“有的。”
勇利笃定地点头:“长生不死并非我独家发明,创造者另有其人。我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完善。”
“这一项修炼由黑帝创建。”
周异恍然。
难怪它之前一直在说“我们”。
黑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