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团结一切力量 (2/4)
积,趋同的活动方式,能有效减少死光反应过程中的内部损耗。”
周异问:“心脏里现在绝大多数都是洞人?”
“不,董事长,洞人数量只占0.5%左右。绝大多数都是之前的浮游生物群落。”
机电医生在墙上投射出了一副高倍显微镜下的画面。
动态图像中,一个个浮游生物互相结合,变成了一种奇特的线性结构,就像是俄罗斯方块里不同方块组装在了一起。
这些线状结构中心又有着立体网状结构,形成了更加复杂和彼此互联的形态。
大量微观生命,最终融合成了一个巨大的网孔球。
它们保持着水母一般的漂浮姿态,从内而外还在进一步构建网孔组织,进一步朝外部延伸增长着线性结构。
如果说之前的浮游生物是散兵游勇,现在就是集团化作战。
周异却有点疑惑:“只有0.5%的洞人,就能连接其他的浮游生物?”
“这一点倒是无法从观测上确凿。”
达芬奇说:“原因尚且不明。”
周异又通过意识同频询问当事人。
洞氏答复道:“我们和它们交换了生命信息,它们也和我们进行了连接。”
“其实也不是所有近同类都和我们连接,大约只有90%左右。这部分都是本身体量较小,而且个体生存有一定困难的,和我们连接能够在每一次转化里得到更多的能量。不愿意长期连接的都是体量较大、个体强度较高的个体,它们更喜欢自主行动。”
周异这下就听懂了。
洞人的特殊生理结构,能够将大量外部个体链接为整体,在这边对其他浮游生物也同样有效。
周异不由好奇:“如果你们数量足够多,应该还会发生进一步质变吧?”
“是的。”
洞氏骄傲地说:“如果同类足够多,我们就能打造全新的记录地!”
咦?
这个质变和周异想的不一样。
他还以为,数量够多之后,洞人会像是细胞变成器官组织,然后一个个器官形成巨大化的生命聚合体。
“啊?没有那种东西……”
洞氏解释道:“我们其实有数量边际,数量多肯定是好的,但太多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光是更新换代就会导致局部破损不断,超过一定规模反而会更低效。”
“脆弱的生命个体,哪怕堆积数量再多,也不过是一大堆脆弱而短暂的生命,没办法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生命形态。至少我们的经验里,这是做不到的。”
“我们要做的,还是打造记录地。”
又回到了洞人泥板上。
周异心说也是。
还是沿用洞人的传统办法。
他问:“你们需要泥土制造记录地,记录现在的情况吗?”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