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真相迷茫 (2/4)
bsp;宋小慈知道他想说什么。
“这人从楼顶放绳攀爬下去的,墙缘外侧有绳索的压痕,在水管表面留下了蹬踏痕;水管上面有纹印,明显是戴了手套的,取不了指纹。”
周超听了很受用,不然领导会问水管上的指纹,为什么没取啊。
当领导的往往不问过程,他们要的只是结果。
周超继续。
“室内总共找到四个人的指纹,我进行了比对,其中三个是曹万财、曹洪涛和胡莉的,还有一个就是鸿运车行张权宁的。”
说到这里,秦大勇终于忍不住了。
案发的前天晚上,张权宁送钱上门,在曹家吃的饭,有他的指纹理所当然。
他现在最想知道的,就是张权宁有没有作案时间。
作案时间很关键,本质上与两具尸体的死亡时间紧密关联,而如此重要的问题,技术组的人却没有主动亮出来,让他很生气。
“老樊,你们应该在一起讨论过了吧,死亡时间是什么时候?”
樊承德谨慎了一辈子,环视左右,最后看了一眼熊照安和宋小慈,给出一个时间:“根据小宋测定的直肠温度,死亡时间应该在9月13日凌晨的1-3时之间。”
说完,他的目光停留在宋小慈脸上,他想听听这位实习法医怎么说。
宋小慈倒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科学的东西,他不会迁就的。
严格说来,这个时间的确定没有任何问题,应该是县级公安机关乃至于市级同行,能够做到的天花板了。
“尸温是我测的,那我也说说。”
“直肠温度32.0℃,现场环境温度25℃,现在是夏秋之交,想必樊老师采用了1.0、0.8两个参数作为边界值算的,大的范围我认同这个结论。”
“不过,曹家用了增湿器,湿度达到了83%RH,虽然客厅的主空调没有开启,但两个寝室的挂机温控在22℃,我认为死亡时间还可以做些微调。”
包括樊承德在内,几个人不约而同露出惊讶,难道这个时间还能压缩?
干刑侦的都知道,作案时间每压缩一分钟,就意味着排查工作量成倍甚至成指数级的下降。
宋小慈语出惊人:“死亡时间,按照第一次尸温测定的时间推算,应该在9月13日凌晨的1:10-1:50之间。”
这个时间的给出,比老樊的时间整整压缩了八十分钟,将整个时间范围确定在40分钟之内。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就连几只吧嗒的烟枪都停止了吮吸。
秦大勇和刘波彼此看看,两人当然知道高坪庄和石丘案子的传闻,不过这次精确到了分钟,还是有点不太相信。
樊承德因为看个前两个案子宋小慈的分析,多少有些思想准备,不过也没想到,宋小慈如此判断死亡时间,还是觉得这小子有点唐突。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这也太不科学了吧!
秦大勇是个急性子,嗓门又大,这下站起身,追问道:“你胆子够大的,你当真?你确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