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工业发展从抄袭和盗版开始 (4/4)
换源:
件的摩擦声中,一袋袋带壳的稻谷被倒入了料槽。
随着机械运作,稻谷的外壳脱落,白花花的大米从出料口涌出,被用麻袋接了起来。
等机械停下运作,高伟事宜翁同上前查探。
翁同将手伸进米袋,捞起一把大米看了起来。
看着自己手上拿尚且有余温的米粒,翁同将大米送到鼻子前闻了一下,一股子粮食的香味扑鼻而来。
翁同将大米重新返回麻袋,然后上前去检查机器,一阵装模作样的悄悄摸摸之后,他开口询问道。
“高厂长,这一台脱壳机多少钱?”
高伟一双看似憨厚的眼睛里闪过一抹狡黠,开口说道。
“不贵,一台滚筒脱壳机五十块银元。”
翁同蹙眉道。
“那蒸汽机呢?”
高伟笑笑说道。
“蒸汽机就要贵一些了,二百块银元一台。”
“不过,一台蒸汽机可以同时驱动四五台串联的脱壳机,所以也不算很贵。”
大唐的工业发展刚起步,之所以能把机械的价格给打下来,最主要靠的便是规模化生产。
为了推动工业发展,大唐朝廷几乎公开了所以机械设备的生产图纸,甚至对盗版和抄袭都采取半放任的态度。
想办工厂的,只要卖一份图纸,再攒几个工匠,就能把架子给搭起来。
也正是这些遍地开花的小厂子,极大的推动了大唐的工业化进程。
虽然产品质量没保障,但规模却是起来了。
等数量起来了,自然会有人开始内卷卷质量,卷发明。
到时候,质量自然而然也就提起来了。
发展初期嘛,搞盗版搞抄袭确实是一条捷径。
除去工业革命的先行者英国,后续的其他工业国不管是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几乎清一色都是靠抄袭和盗版起的家。
大唐自然也不例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