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科曼必须出山 (2/3)
于尝试。”
其实对于吴庭艳的劝说,科曼并不是多看好,至于原因说起来可能不令人信服,他觉得吴庭艳没参加过科举,所受到的教育导致没什么能力。
科举这个东西越南也有,是从北方邻居身上学习的,越南这个国家其实很善于学习,只不过学的都样样稀松。
科举在东方大国也经历过不同阶段,也和当初的社会风气息息相关。
北宋的科举和唐朝的科举就不一样,诗词在唐朝可以是一个令人名满天下的入仕之道,但在北宋基本上是文人的一个加分项。
作为一个官员的加分是可以的,但不会成为安身立命的本事。本质上北宋比唐朝要现实的多,科举上也变得更为现实。
北宋其实对唐朝很看不上,认为自己的朝代是远远超过唐朝。主要就是被唐朝晚期藩镇割据给搞应激了。
晚唐到五代十国时期,就是东方大国最丧失人伦的时期,人性上的毁灭远远超过之前和之后的任何时期,哪怕是五胡十六国时期都比不上,五代十国时期把人杀了当做军粮都已经成了普遍现象,翻开五代十国的记载随便一看就有好几个政权干过。
甚至刚建国的北宋军队,出征时候都会杀平民改改口味,经过了很多年北宋军队才改了这个毛病。
五代十国这一次后,北宋这个王朝的社会变得保守很多,连带着文学风气也变了,科举也变得十分现实。
如果从文治上面这种变化还真不是坏事,北宋的文官明显档次很高,古代数学巅峰也出现在宋朝。
后果就是宋朝的武功实在拿不出手,这又成了后来朝代认为宋朝失败的地方。
科举在宋朝之后继续演变,到了洪武皇帝时候就出现了八股文。
八股文只是一种文章的格式,它本身没有错误,只是从四书五经出题导致选择面大大减少。
其他领域也不考试,自然也不会有人去学习,从此之后古代东方大国的数学就再也没出现过值得一提的成就。
越南的科举应该是停留在宋朝这个阶段,没有八股文的格式,出题也没有这么讲究。但八股文这种针对时政的议政文特点,越南科举也有。
议政文是八股文的核心,八股文只是书写文章的格式,喜欢键政的键道中人本身就喜欢议政,只不过讨厌八股文的格式,纯粹因为文笔不行写不出来。
吴庭艳要是真的经历过越南的科举,那么肯定就是一个长期处在键政环境当中的官员,后来也不会干出这么多友邦惊异的事情。
恰恰是吴庭艳学习的西方法学,导致他变成了传统意义上的讼棍,才会有那种民怨沸腾的下场。
就算如此科曼仍然希望吴庭艳能够不让自己出面,这种类似于日本派人勾搭溥仪的事情,科曼也不想沾染。
可科曼的祈愿没有成功,就在艾娃加德纳和港英政府签署土地买卖协议的第二天,劝说保大帝出山的吴庭艳出现了,告知了科曼保大帝不愿意出山。
“他喜欢做寓公?”科曼倒也没有因为吴庭艳没完成任务就说什么,无非就是因为保大帝认为法国对越南独立没有诚意,想要开价。
吴庭艳无能,科曼必须出山,“吴先生明天带我去浅水湾,见一见陛下,法国愿意和陛下沟通一下实际问题。”
法国驻港领事馆的黑色雪铁龙载着科曼和同车的吴庭艳准时出发,保大帝在渣甸山别墅的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