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土地买卖 (2/3)
p; 可是从一九四九年开始,也是同时大量人口涌入香江的时候。
节省的汇率带来的百分之三十好处,和到时候因为人口涌入带来的土地价格上涨相比,也很那说是赔了还是赚了。
所以与其再等两年,还不如让英国人占一些便宜,在最适当的时候进来。
吴庭艳和科曼两人在一些法军士兵的保护下走下客轮,踩上了香江的石板路,叮叮作响的电车,不紧不慢地穿行于德辅道与皇后大道,车厢里挤着穿香云纱的太太、腋下夹着账本的先生、以及一身汗味的苦力。
更远处的寮屋区拥挤,底层民众为一口饭奔波,汗水和希望同样沉重。行人看到科曼这些明显不同于英国军人的装扮,忍不住多看两眼,但随着科曼和这种注视的目光对上,观望的目光立刻躲开。
也许这就是美国军人在日本韩国这些国家,所体会到的躲避目光。
科曼在西贡其实很少有类似的场合,他出门都是坐车的,也不怎么接触穷人。像是堤岸的华人富豪虽然刚开始有同样的目光,但后来都混熟了。
艾娃加德纳反而更加适应,她在东方大国几个月,已经对这种目光习以为常,“英国的殖民地和西贡差不多,比华人自己的国家繁荣多了。”
艾娃加德纳还是有发言权的,科曼却微微一笑道,“世界第五的经济体,不可能没有看得过去的城市。”
“世界第五?”艾娃加德纳的口吻充满惊讶,就算是她也去过几个城市,可也无法把世界第五和东方大国联系起来。
“对啊,不过仅限于这个时间,欧洲和日本已经被摧毁了。加拿大人口一千万出头,没有了。”
科曼煞有其事的解释道,至于印度,英属印度还没有独立,独立之后再说。法国殖民地包括一堆国家,英国殖民地又是一堆国家。
这个年代各国人口普遍都不多,真要是计算的话东方大国还真能排得上是世界前五。
可也就是现在,马歇尔计划一旦落实,东方大国就不可能排这么高,世界前五只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的特殊现象,和四五亿人的赤贫生活不冲突。
知道二十一世纪美国是如何说明朝鲜战争的对手么?说法是美国在朝鲜半岛对抗了世界第二的苏联和世界第六的东方大国,成功保存了韩国的独立。
冷战的描述也把社会主义阵营描写的非常有分量,认为美国是战胜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以及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取得了冷战的胜利。
因为在冷战末期,东方大国在相当多领域的产能,已经是全世界三四名左右,是一个相当有分量的重要国家,产能这一块已经甩开除苏联的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在追赶美苏以及日本。
所以统计学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学科,要是从国家性质上把中苏放在一起,美国在冷战当中的胜利不是变得无比光辉了吗。
香江此时也处在百废待兴的时期,总督麦道高得知法国代表来港,准备劝说保大帝回国,倒是没有这么重视,但一听说有美国商人想要在香江投资,就直接出面了。
去年香江的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三百万港币,还没有脱离日据的影响。
堂堂港英总督,本来应该是大英帝国高高在上的代表,却因为香江的艰难,不得不像是招商引资的官员那样,亲自出面来迎接美国商人的到来。
“和你沾光了。”和艾娃加德纳并肩而行的科曼笑着调侃道,他甚至有一种吃软饭的错觉,肯定是错觉。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