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为难的英国 (2/3)
的坚决支持下,迅速演变成了不打不行的轨道。
而现在制定的军事行动计划,起到了同样的作用。英国正准备从东印度群岛抽身离开,法国却来劲了。
这种处境就和苏伊士运河战争差不多,法国这么诚意满满的出兵承担风险,英国要是一声不吭的离开,是完全说不过去的。
经过了几次的交涉,英国方面也不好意思说自己想走,加上荷兰方面完全站在法国的一边,军事行动计划终于被敲定。
联军组建已经开始准备工作,这件事不可避免的被美国注意到了,一旦不同的国家联合,保密几乎就是形同虚设,华盛顿了解了欧洲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动向,也因此展开了讨论。
名义上美国十分希望欧洲这些殖民国家赶紧滚蛋,可是常公的内战也不是一定影响没有,从法属印支,从荷属东印度美国都发现了苏联影响力急剧扩大的踪迹,殖民国家应该滚,但不能让独立的新生国家成为苏联的拥护者。
一边是荷兰盟友的紧急求援,措辞优雅却难掩焦灼,强调着对东印度群岛殖民秩序的必要维护,以抵御苏联思想渗透的威胁。
另一边,则是刚刚解码的电文,来自驻雅加达的年轻领事,字里行间描绘着爪哇岛上硝烟弥漫的村庄和印尼共和派士兵简陋却坚定的抵抗。
这根本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美苏并肩作战的战友情已经消耗殆尽,在伊朗、在希腊、在东亚都已经出现了各自支持者的对抗。
还留有一定实力的殖民国家,可以在各自的区域内帮助美国分担压力。
英法和荷兰三个国家,几乎云集了现在保有殖民地国家的大半,其中英法两国还是当中最强的,在美国眼中极具统战价值。
五角大楼的人敲着桌子,英法和荷兰三个国家是美国安全的基石,不能在这个时候让他们难堪,否则就是将东南亚拱手让给莫斯科。
可是那个叫苏加诺的印尼领袖,他的民族主义呼声在亚洲正赢得越来越多的同情。
美国自己不就是从殖民统治中诞生的吗?公开支持一个老牌帝国去镇压另一场独立战争,这在新兴的非殖民化世界里,看起来该有多么虚伪。
这个时候又有声音认为,美国可以装聋作哑,一旦明确表态就是得罪人,可如果想要讨好所有人,那么美国的立场像一杯调和鸡尾酒,试图满足所有口味,却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够味。
这样的话怎么做都是错的,还不如当做不知道这件事,让英法和荷兰自己去折腾,在通过之后的演变来决定如何表态。
电波在大气层来回穿梭,生动的演示了此时此刻的合纵连横,科曼又把西贡和曼谷的六十万吨稻米打包往欧洲运送,表明法国仍然有诚意坚持和苏联的交易,加上法国本土的农业条件,短期内还不至于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
在一些场合科曼也不禁对勒菲弗尔吐槽,“也许我们刚开始就应该对荷兰、意大利等国的粮食短缺问题袖手旁观。可能是我们的工作过于出色,导致了巴黎政府出现了判断错误。”
到了年底法属印支也不都是秣兵历马的紧张,好消息还是有的,五十亿崭新的法郎已经运抵西贡,这笔法郎当然不会投入市场,是专门用来投放在荷属东印度的,要效仿日本和常公的法币之战。
但科曼仍然有巨大的兴趣近距离看一看,五十亿法郎放在一起是多么震撼的场面,法郎在纸钞界独树一帜,其设计充满油画与艺术的韵味,且历史传承不断。
法郎及其法属纸钞,让人们常被其绚丽多彩的油画风格所吸引。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