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撒哈拉铁路计划 (2/3)
还面临很大的困难。
这点科曼绝对相信,一般从君主国家变成君主立宪之后,很少有反攻倒算的,但泰国做到了。
在军队的作用下,泰国频繁的出现军事政变,军队甚至带着本来已经透明的拉玛九世,一步一步的恢复了君主实权。
所以泰国总理的感谢,科曼绝对认为当之无愧,但亲兄弟明算账,他可不是来彰显国际主义的,再次对比里·帕侬荣强调,“不管以什么价格成交,所收回的资金都相当于一笔无期限的无息贷款,等我们在泰国的投资获益后,再通过捐给某个基金会的方式归还。我只需要一个承诺,一个将来可按优惠价格购买这些公司产品的承诺。”
科曼没有把话说的太明显,可作为总理的比里·帕侬荣自然明白真实意思,点头承诺道,“法兰西国家银行的投资,绝对会迅速的回到你的手里。”
不是科曼贪婪,他的投资在泰国过一圈起到安稳人心的作用就行了,他还有很多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美元还是留着做大事比较好。
法国第二大城市马赛,马丁倚靠在咖啡厅靠近窗户的位置,不远处经过三十二天航行抵达马赛港口的大米,正在被码头工人扛着卸货。
马丁神色轻松的翘着腿,倒并不是在忆往昔马赛战役,而是拿着从曼谷发来的电报,上面有科曼自述暂时不能返回欧洲的解释,还有就是希望马丁能够帮助他去做几件事,要对海外省的城建进度进行一次视察。
另外一件事就比较宏观了,那就是对撒哈拉沙漠进行一次深入考察,当中包括乍得湖的水系支流数据,法属赤道非洲的气候,乃至于法属北非和西非的气象数据和沿途环境。
马丁就是现在离得远,不然他真想要问一问科曼到底想要干什么?
不过其中一项他倒是有所猜测,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法国为了统合法属非洲殖民地的力量更好服务于法国,有一个修建涵盖法属西非和北非海外省的铁路计划。
法国的殖民地看起来是一个整体,但是因为撒哈拉沙漠的存在,法国在集合力量的时候,没有像是地图上看起来这么容易。
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以及撒哈拉以南的法属西非包括今塞内加尔、马里、尼日尔等。广袤的撒哈拉沙漠将它们物理隔开。
修建铁路可以将这些分散的领土连接成一个整体,加强巴黎的中央控制。
铁路能快速调动军队,有效镇压殖民地各地的反抗,于是撒哈拉铁路计划就应运而生。
这条铁路一旦开通,从北非地中海沿岸直达西非大西洋沿岸的陆路通道,可以减少对海上航线的依赖,促进帝国内部的商业流通。
这条铁路的主要路线就是沿着海岸线铺设,绕过撒哈拉沙漠的西部边缘进行施工来完成。
第一次被提出的时候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断,一战之后法国再次捡起来了这个计划,开始在法属北非建立铁路,然后二战爆发了。
到了现在,阿尔及利益和摩洛哥境内已经建立了可以连通的铁路。剩下还没有建设的部分,就是西非海岸线和撒哈拉沙漠西部边缘中间的规划线路。
这个计划最终被放弃,是因为阿尔及利亚独立了,而不是因为海运和航空业的发展。
如果法国成功留住阿尔及利亚,这条连通法国殖民地,终点则是在阿尔及尔的铁路线,必然会动工。
但要是没有阿尔及利亚,法国哪有动力建立一个没有价值的铁路,就是为了法属非洲殖民地的繁荣和安定?这个理由是不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