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吴廷俶 (2/3)
; 这话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领导人说科曼都可以有保留的相信,但就是英国人说一个字都不能信,和铁幕演说一样,欧洲团结演说就是在转移视线,最讨厌欧洲团结的国家就是英国。
从后来的发展当中,在得知法国和德国共建欧共体的消息传来,英国牵头组建了欧洲自由贸易区,明摆着是和欧共体打擂台。就做出这种行为的国家会倡导什么欧洲团结?
就算是这样,在荷兰海牙召开的讨论欧洲统一问题的会议上丘吉尔还是被推为名誉主席,说是为了加强英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
紧接着英国又在丘吉尔的推动下开启了三环外交理念,第一环是英联邦和英帝国,第二环是包括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的英语世界,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
丘吉尔认为一旦它们连结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的结合足以推倒它们,而英国则是在这三环的每一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国家。
可以说在战后短短的四五年时间,丘吉尔就利用这么短短时间推动了很多意义截然相反的外交。真信了丘吉尔的话,每一个法国人未来都会恨不得抽自己嘴巴。
丘吉尔的宏伟蓝图不会成功,不管是英美一体还是欧洲合众国都是泡沫,归根究底英国从来没有真心的推动过,左右逢源已经根植在英国人的思维当中,朝三暮四自然就不会得到信任。
作为大英帝国孵化出来的作品,二十一世纪印度也照虎画猫学习到了英国朝三暮四,猛吃利益不干事的精髓,可结果又怎么样呢?
这只会增加各方对印度的不信任,归根结底独立自主不能通过挑拨离间来获得,可问题就是印度学习的英国,就只会挑拨离间。
处在法国的角度上,其实什么都不用做,英国自己就会按耐不住找存在感吸引其他国家的火力。不如趁着这段时间来做点事。
湄公盆地的勘探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科曼则喜迎艾娃加德纳的归回,就姐姐深藏不露的问题进行频繁探讨,日子过的惬意而温馨。
但这种日子注定短暂,勒菲弗尔不会让科曼就这么沉迷在温柔乡,给科曼的公寓打了一个电话,“长官,吴廷俶已经抵达西贡,要不要见一见?”
“当然要见。”科曼对艾娃加德纳给了一个歉意的眼神回答道,“先给他安排一下建军计划看看,我马上就到。”
吴廷俶是吴庭艳的大哥,吴廷俶二十一岁进入安宁小修道院,一九二五年晋升神父后赴巴黎大学任教。
一九二七年获罗马哲学、神学和教会法三个博士学位,一九三八年起担任永隆教区主教。
现在四十九岁的吴廷俶,从任何角度来说都不存在资历不足的问题,选择吴廷俶并不是因为吴庭艳的关系,吴庭艳还在巴黎做寓公,本身不足以成为一个因素让科曼考虑。
选择他本身就是因为吴廷俶本人,已经具备了宗教领袖一切条件,不管是履历还是年龄都没问题。
几个小时之后,科曼就和吴廷俶见面了,在大马士革的时候科曼也和一些当地的宗教人士打过交道,但是那种经验不能套在法属印支,如果不同地区的宗教人士都对罗马教廷无比尊重,欧洲也不会爆发宗教战争了。
像是越南这个小中华,哪怕是谈上帝,也要从儒家的实用角度出发,果然,经过了刚开始的陌生,科曼的对话方式迅速得到了吴廷俶的认可。
“越盟那些人就是你们北方邻国的走狗。”科曼信誓旦旦的做出断定,吴家是天主教大家族,吴廷俶的哥哥吴廷魁由于拒绝担任越盟而被活埋。可以说吴家和越盟有不同戴天的仇恨,“每一个王朝都打过越南,除了宋朝,是不是有这么回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