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东方 (2/3)
入越南北部并协商该地区行政移交事宜。
至少在法理上,法国重返越南北部得到了保障。交换条件是将旅越华侨待遇问题纳入谈判议程之中,中法谈判的范围也扩大并包含了以华侨待遇为重要内容的中越关系协定。
为了顺利接收越南北部的行政机构,法国不得不做出一定的让步。
华人地位问题是耽误了谈判太长时间,所以科曼提及要和堤岸区华人接触的时候,达尚留才会出现应激反应。
“专员,华人不一定是我们的阻碍。”科曼从头到尾听完了达尚留的抱怨才道,“不要忘记,亲苏党派可不只存在于越南。现在我们的对手正在面临一场战争,他们能不能赢还不一定。
“至于越盟,我们要换一种说法。这样才能在稳住常公的同时,集中力量打击越盟。”
科曼记得达尚留是标准的对越盟主战派,巴黎的左翼政府其实干涉不了法属印支这些官员的态度,像是达尚留这样的法属印支高官,想要激化局势太容易了,科曼也没法阻止,只能尽量帮助。
就把来之前想的一些办法全盘告知了达尚留,除了红河为界这种丧权辱国的办法之外,其他办法达尚留还真的考虑了。
“陆军总参谋长竟然对这里的情况这么了解。”达尚留不由得感叹,他不认为这是科曼的认识,必然是陆军一号人物的想法。
“本地越南人对华人的态度并不好,我们可以利用这点。”科曼心中松了一口气,看来对方是听进去了。
在越南人眼中越南华侨不事生产,唯利是图,多以放贷为生,是东南亚的犹太人;在社会领域,越南华侨喜欢组织秘密会社,建立越南人根本无法了解的组织把越南人排斥在外;总之,很多越南人认为华人危害了越南人应该有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对这个遭到敌视的群体进行拉拢,虽然不能长治久安的解决问题,可科曼也没指望长治久安,顶过这一阵就行。
从总督府离开,科曼就开始自己的反动势力大集结之旅了,不过首先还是要解决北非的原材料问题,好在刚刚达尚留已经开了绿灯,让科曼在西贡自由发挥。
堤岸人行道上,嘈杂的人群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有的慢条斯理,有的匆匆忙忙。这人流象是一群无主的逃荒者,又如一班漫无目的的叫化子东窜西溜。
这种人群就是在今天繁荣的景象中也仍然可以看到。
那种喜欢结伙成群走路的习惯,从来不慌不忙,挤身在那嘈杂的人群中却似乎旁若无人,似乎没有幸福,没有忧伤,也无好奇之心,只知道走路。
蒂埃里已经告知了堤岸的一些情况,科曼听着对这里的华人大体上就有了一个了解。堤岸的华人并不是以华人家族这种模式存在。
而是以类似于宗族的模式在堤岸安家落户,和美国的意大利黑手党家族有些类似的地方,但规模更大。
“这不就是近代军阀的基础?”科曼想起来了近代史上很多以乡土、宗族为基础起家的各路军阀,没想到堤岸的基础还挺好。
按照乡土宗族的区分,堤岸华人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广州、潮汕、福建、客家和海南。
堤岸华人家族的命运与所属帮派的兴衰紧密相连。家族企业的雇员大多来自同乡,生意伙伴也优先选择帮内成员。主要的家族领袖通常也是帮公所或同乡会的领导层成员。
典型的华人家族往往居住在有骑楼的联排大宅中,前面是商铺或账房,后面和楼上则是生活区,形成“前店后家”或“下店上家”的格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